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22篇
  2022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湖北咸宁市蔬菜科技中心1995年开始,从国外引入优良的南瓜新品种及材料,先后配制了多个组合,其中一代杂交种红板栗南瓜(20-2)表现最佳,该品种早熟、高产、果皮桔红色,肉质致密,耐贮运,现已在广州、南宁、海口、上海、山东寿光等地大面积推广。特征特性茎蔓生,长3m左右,茎蔓粗壮,茎节处生卷须,易生不定根;叶掌状,边缘浅裂,叶绿色;主根发达,根系茂盛;果实厚扁圆形,皮薄,果面光滑,嫩瓜为桔红色,老瓜深红色,果肉黄红色,粉质香甜,空腔小,肉厚3cm,单瓜重1kg。种子大粒,种皮厚,千粒重185g。早熟,第一…  相似文献   
3.
坐果数对丝瓜杂交一代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丝瓜一代杂交种的制种产量 ,简化制种方法 ,笔者从 1998年起对丝瓜杂交一代制种技术进行了研究 ,现将丝瓜杂交一代制种时坐果数对种子产量的影响作一初报。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母本为本中心选育的咸宁肉丝瓜 89- 3- 5 ,父本为本中心选育的上海香丝瓜 89- 2 - 4。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本市向阳湖农场制种基地进行 ,土壤肥力中等。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设每株留果 1条 (N1)、2条 (N2 )、3条 (N3 )、4条 (N4 )、5条 (N5)等 5个处理。小区面积 12m2 。行距2 4m ,株距 0 5m ,每小区定植 10株。 3月 10日将…  相似文献   
4.
早杂一号肉丝瓜是湖北省咸宁市蔬菜科技中心配制的一代杂交种。该品种极早熟,高产,适应性广,是长江流域主栽品种,2004年被武汉市种子管理站定为主推品种,目前甘肃、新疆、西藏、吉林、山东等省区也大面积种植。1特征特性植株蔓生。第1雌花着生于主蔓第6节,以主蔓结瓜为主,雌花率达78%。叶掌状,深绿色。果实圆柱形,长30cm,横径8cm。果皮绿色,果面密生纵向深绿色线状突起和横向细小皱纹,皮薄,披白霜。果肉绿白色,单果质量450g。果实肉质嫩,纤维少,不易老化,品质优,商品性好。适温下从播种至初收约60d(天),从授粉到商品瓜成熟约需10d(天),生育…  相似文献   
5.
6.
华早二号黄瓜是华中农业大学徐跃进教授选育的杂交种。2001年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品种具有生长势强、早熟、前期耐寒、结果性好、瓜条端直、瓜把短、瓜色亮绿、品质优良、丰产、抗病性强等特点。现已在南菜北运基地广东、广西、海南及湖南、湖北、四川、山东大面积推广。1特征特性早熟,以主蔓结瓜为主,主蔓2~3节即有雌花发生,有时1节可发生2朵雌花,生长势旺,结果力强。春播60天采收商品瓜,夏播38~40天可采收商品瓜,瓜条直,瓜色亮,白刺,瓜长30~35cm,单瓜重200~250g,对霜霉病、白粉病…  相似文献   
7.
早青西葫芦是以阿尔及利亚花叶西葫芦的自交系为母本,黑龙江小白皮的自交系作父本配制的一代杂交种。早青西葫芦极早熟,一般在4月中下旬的蔬菜淡季便可抢早上市,比本市原主栽品种三叶脚瓜等早上市15—20天。  相似文献   
8.
早青一代西葫芦是以阿尔及利亚花叶西葫芦的自交系为母本,黑龙江小白皮的自交系作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该品种极早熟,一般在4月中下旬的蔬菜淡季便可抢早上市,比本市原主栽品种三叶脚瓜等早上市15天左右。  相似文献   
9.
早青一代西葫芦是山西农科院周祥麟研究员选配的一代杂交种。我市1986年引种,通过品比试验和大面积推广,该品种比原主栽品种长藤西葫芦早熟15天,一般在4月中、下旬的蔬菜淡季便可抢早上市。由于其前期产量、产值高,从而使我市葫芦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并远销到长沙、武汉、黄石、洪湖等市。一、特征特性早青一代是以阿尔及利亚花叶西葫芦自交系为母本,黑龙江小白皮自交系作父本配制的一代杂  相似文献   
10.
早杂二号肉丝瓜是湖北省咸宁市蔬菜科技中心推出的早熟高产杂交肉丝瓜新品种。该品种以主蔓结瓜为主,宜密植,可像黄瓜一样搭架栽培,较长沙肉丝瓜和香丝瓜前期增产50%以上(见本刊2002年第4期),经济效益显著。2004年被武汉市种子管理站定为主推品种,现已在江苏、浙江、上海、江西、安徽、山东、河南、湖南、西藏等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