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园艺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大久保’桃为材料,研究了果实在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特征香气及乙烯释放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果实中“青草型”香气成分含量的降低对风味的影响大于“花香型”香气成分的增加对风味的影响,以“青草型”与“花香型”香气成分的比值为衡量指标,比值最低时风味最佳。乙烯释放量与醛类物质含量和“青草型”香气成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ACC氧化酶与LOX酶共同调控乙烯的合成,进而调节香气的释放,影响果实的风味。  相似文献   
2.
1-MCP对苹果果皮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MCP(1-甲基环丙烯)作为乙烯作用抑制剂,已经在果品保鲜中广泛应用。大量研究表明,多酚类化合物是果实中重要的抗氧化剂成分,是反映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1-MCP使用后是否影响苹果果实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尚未见报道。试材‘红星’苹果于商业采摘期(2005-09-04)采自泰安市郊区果园。分别使用0·2和0·5μL·L-1的1-MCP处理果实,无1-MCP处理的为对照。每周取样1次,随机取15个果实,测定果皮中类黄酮(碱性硝酸铝法)、多酚(Folin-Ciocalteu法)的含量及对DPPH·(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radical)、ABTS· 〔2,2-…  相似文献   
3.
玫瑰香葡萄生长期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玫瑰香(Muscat Hamburg)葡萄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生长发育期酚类物质含量和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对酚类物质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茎、卷须的总酚,类黄酮和原花色素含量随果实的发育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果实快速生长期达到最低点,之后有所增加。叶片酚类物质含量最高,茎中含量最低。果皮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叶、茎、卷须中相同,在果实成熟期达最低点。果肉中酚类物质含量极低,且在整个生长期内无明显变化。各器官的抗氧化活性与酚类物质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田淑芬  王勇  李杨昕 《园艺学报》2011,38(4):747-752
 以‘玫瑰香’葡萄为试材,在开花前后使用葡萄专用无核剂(主要成分GA3)浸蘸果穗,进行无核化处理,通过比色法和体外自由基清除法对不同生长期果实、叶片、嫩茎、卷须等器官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无核化处理后,浆果内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显著下降;叶片、嫩茎内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有所提高;卷须内酚类物质含量与对照差异不大,抗氧化能力略高于对照;与叶片、嫩茎、卷须等器官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相反,无核化处理果实的抗氧化能力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为了合理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以成都市龙泉驿区1996—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该区17年来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特征,并引入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研究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龙泉驿区建设用地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17年间增加了123.50%,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幅最大,达到139.77%,其次是交通用地,增加了58.88%,而水利设施用地增幅相对较小。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是驱使建设用地增长的三大因子,其中以人口对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驱动作用最为明显,其灰色关联度达0.99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