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8篇
园艺   8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启动山西小杂粮产业化开发工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施小杂粮产业化开发工程是将山西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是区域经济开发的优势和长处。加速产业化进程,一方面要在生产环节上有重大举措,改善品质,提高种植效益;另一方面要狠抓营销与加工,开拓更大的消费市场;同时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引导、扶持,加强协调管理,加大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2.
并番6号为露地专用大果型番茄新品种。经过3年连续试验示范,表现高产、抗病、综合性状好,适宜山西省各地区及北方地区露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山西马铃薯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山西省马铃薯生产、加工、消费现状,进一步明确马铃薯生产在山西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山西马铃薯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从而推动山西马铃薯产业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太原市郊番茄病毒病危害日趋严重,一般年份春番茄病株率28.1—29.2%,平均病指14.3—15.4,严重流行年份病株率达39.4—47.2%,平均病指24.8—32.8,重病地块绝产绝收的观象甚为普遍。1993年全市14175亩露地春番茄,发病面积占84.65%,减产幅度在40%以上。秋番茄病害更为严重。番茄病毒病已成为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坑式日光温室增温保温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西的黄土高原区建造坑式日光温室,在常年的极端低温期1月份,平均地温、夜温分别比普通节能型日光温室高出3.9℃~4℃和3.6℃,阴雪天100cm(厘米)处全天平均高2.2℃左右.通过连续多年的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土层深厚的黄土高原坑式目光温室的热状况能够满足喜温蔬菜生育的温度需求,为山西中北部进一步开发应用坑式日光温室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番茄畸形果发生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本所番茄试验分别安排在露地和日光温室内进行,试验面积2×660米2,供试品种13个,中晚熟品种9个,早熟品种4个,除早熟品种和极个别中晚熟品种外,露地番茄出现了多年来罕见的畸形现象,使当年的杂交育种工作无法进行,为了找到此现象的发生原因,对畸形果进行了详细的田间调查与分析研究。1试验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中晚熟品种有意大利F3、瓦尔特、白果-2、96-4、台湾红、B-6、D-22、并番6号、9801-2;早熟品种有并番3号、并番2号、87-3-1、早特-8号,3月8日播种,25日分苗,4月27日囤苗,5月3日定植于露地1.7(亩),5月15日定植日光温室0.3(亩)。…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山西省“两区”农业开发中小杂粮的优势和潜力,对国内外小杂粮市场需求进行了战略性预测,提出了全省小杂粮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就“两区”的小杂粮产业化开发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 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大白菜一代杂种,主要问题是繁殖自交不亲和系需要进行蕾期授粉。人工剥蕾的传统手段不仅费工多,成本大,有时还难以保证预期的效果。根据安代泽等试验,一定浓度的NaCl喷花后能够显著提高油菜的亲和指数。有人在大白莱、甘蓝白交不亲和系的繁殖方面也进行了试验与研究,都获得了同样的结果。为了探索科学的使用方法,1987—1989年,我们将NaCl喷花后授粉与人工蕾期自交的采种效果和一定株数的群体繁殖效益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并杂圆茄1号是以自交系Z98-01为母本,K97-0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中早熟,果实膨大速度快,开花到采收仅需16 d(天),果实近圆形,果皮紫黑发亮,果肉细嫩,品质佳.一般每667 m2产量4 800~5 600kg,对黄萎病、褐纹病、绵疫病的抗性强于对照短把黑.适宜露地及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现代免、少耕之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免耕栽培技术的本质区别,阐述了现代免、少耕技术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工程,并探讨了我国未来推广这一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