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析了羊繁殖障碍性疾病、产期常见疾病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地制定了处置方案。同时根据临床经验,总结羊常见症状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2.
知道树墙这种造型吗?所谓的树墙,就是通过把树枝向两边牵引而修剪成的平而造型,不管在什么地方看起来都很美丽,所以极力向大家推荐。这次我们要介绍的就是利用身边的落叶树盆裁和手头的材料创造出来的树墙造型。  相似文献   
3.
植物化感作用在农田杂草防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杂草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长期使用除草剂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杂草易产生抗药性。植物化感作用作为一种天然的生态机制,为防治杂草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就化感作用的基本定义、向自然界的释放途径、利用化感作用控制杂草的方法和植物化感作用在杂草防除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超微粉碎技术对黄芪多糖、淫羊藿多糖溶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蒽酮-硫酸法测定了黄芪,淫羊藿普通粉和超微粉对其多糖溶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超微粉中黄芪多糖,淫羊藿多糖提取量较普通粗粉分别提高了117.13%和315.15%。  相似文献   
5.
6.
李翠  侯柄竹 《果树学报》2023,(5):988-999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不仅涉及许多植物发育过程和逆境胁迫,而且在果实成熟,尤其是非呼吸跃变型果实成熟中发挥关键作用。随着植物中ABA合成、代谢和作用机制的解析及其受体识别和核心信号转导模型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ABA在果实成熟和品质形成中的研究。一般来讲,褪绿和着色是果实成熟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过程涉及了ABA早期信号和多种激素的协同作用并组成了复杂的网络调控机制。总之,ABA是调控果实成熟的核心机制,其中存在着乙烯依赖(呼吸跃变型)和不依赖(非呼吸跃变型)类型。综述了ABA在植物体内的合成、代谢及作用的分子机制,构建了ABA调控果实成熟的分子网络模型,为果实的品质改善和保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延怀盆地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土壤风蚀物分布特征,可为了解该区域风蚀过程、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数据支撑。以怀来县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葡萄、果桑、欧李、玉米免耕、玉米翻耕5种土地利用类型在冬季休耕期(上年11月—次年2月)和春季备耕期(3—5月)风蚀物质量、粒径及碳氮含量随高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欧李与玉米翻耕地土壤风蚀物质量分数垂向分布遵循幂函数递减规律; 果桑、葡萄与玉米免耕地土壤风蚀物质量分数在监测高度范围内随高度增加无规律性变化。(2)春季备耕期5种土地利用类型输沙通量均高于冬季休耕期。(3)冬季休耕期5种土地利用类型风蚀物的粒径范围集中分布在500~2 μm; 春季休耕期5种土地利用类型风蚀物的粒径范围集中分布在250~2 μm。(4)5种土地利用类型冬季休耕期风蚀物碳氮含量高于春季备耕期。风蚀物质量、碳氮含量及粒径的垂直分布受土地利用类型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其中人为活动对输沙通量影响较大,因此在该区域土壤风蚀防治过程中可以采用构建防风草篱、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布局的方式,达到降低近地表风速、拦截风沙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初步探究生氰糖苷降解途径2个基因α-HNLβ-glu在木薯品种对二斑叶螨抗性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抗螨木薯品种‘C1115’‘缅甸’‘SC9’和感螨木薯品种‘SC205’‘面包’‘BRA900’为材料,分析木薯生氰糖苷降解途径基因及其编码的生化酶在二斑叶螨取食木薯品种不同部位叶片(上部、中部和下部)不同时间后(1、4 d)的表达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α-HNL在感螨木薯品种上部和中部叶片中的表达量随螨害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在抗螨木薯品种的不同部位叶片中,α-HNL的表达量均随螨害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并且以中部和下部叶片的升高趋势更为显著。β-glu在抗、感螨木薯品种不同部位叶片中的表达量均很低,难以比较该基因的表达量在不同木薯品种、不同部位叶片受螨害后的变化情况,但在能检测到的少量样品当中,抗螨木薯品种的占比也多于感螨木薯品种。进一步进行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抗螨木薯品种受螨害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降解途径基因α-HNL编码的α-HNL酶活性呈逐渐升高或维持不变的趋势,并且以中部和下部叶片的升高趋势更为显著,而在感螨木薯品种中,随着螨害时间的延长,α-HNL酶活性则呈逐渐降低或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β-glu基因编码的β-GLU酶活性在不同木薯品种中均呈较低的水平,这可能与其对应编码的基因表达量低有关,但总体而言,降解途径2个基因编码的降解酶α-HNL和β-GLU在抗螨木薯不同叶片组织中的活性总体上也显著高于感螨木薯。本研究初步揭示了不同木薯品种受螨害不同时间后,生氰糖苷降解基因和酶可能与木薯对二斑叶螨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复水对糜子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建立糜子抗旱节水栽培技术体系,以榆糜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方式,研究复水对水分胁迫条件下糜子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胁迫程度的加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糜子功能叶片自下而上依次衰老,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持续上升。复水后,中度水分胁迫拔节期复水效果最佳,糜子顶三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和POD活性分别比对照高出7.65%、4.20%、5.30和3.52%,表现出超补偿效应;开花期复水产生了等量补偿效应;重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拔节期复水对糜子叶片SOD、POD产生了部分补偿效应,对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MDA含量产生了等量补偿效应;开花期复水后各指标的补偿效果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糜子产量与生育后期各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MDA含量与产量呈现显著负相关。拔节期复水对中度水分胁迫下糜子生长的补偿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10.
在对大坝坝段进行温度场及温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基础上,采用后差分法推导了求解瞬态温度场有限元基本方程,编制了计算程序进行计算。着重对防渗层浇筑过程中因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应力进行了研究,其中考虑了自生体积膨胀、应力徐变的影响,得出了对工程指导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