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作物需水量是灌溉决策制定的前提,了解作物需水量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采用作物系数法计算了甘肃省酿酒葡萄的需水量,并对其时空差异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甘肃省酿酒葡萄需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总体需水量集中在300~600mm,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差1倍;近30年来,甘肃省酿酒葡萄需水量呈现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5.64mm/10a,但是上升趋势并不显著,而在其局部地区却出现显著上升或下降的现象;酿酒葡萄的需水量与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照和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降水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日平均气温相关性最大,与降雨量相关性最小。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葡萄栽培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法、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对葡萄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为葡萄栽培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适宜在陕西省渭南地区栽培的优良鲜食葡萄品种,以优化当地现有鲜食葡萄品种的种植结构,对新郁、弗雷无核、紫脆无核、早黑宝、夏黑、紫甜无核、户太八号、巨玫瑰、阳光玫瑰、金手指共10个鲜食葡萄品种进行引种试验。试验采用田间观察与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包括观察记录各供试品种的物候期、植物学性状,测定果实的理化成分含量,评价果实的感官质量,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葡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表明,在渭南地区简易避雨栽培条件下,10个鲜食葡萄品种在物候期、植物学性状、果实理化成分含量、感官评分等方面存在差异。综合评价发现新郁、户太八号的品质较好,早黑宝、阳光玫瑰、紫甜无核的品质中等,其余品种的品质较差。本研究为渭南地区鲜食葡萄引种栽培和品种结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赤霞珠葡萄光合-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光照对赤霞珠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及低光强区域的合理界定,分别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方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葡萄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将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利用光能利用效率的下降点来确定合理的低光强区域.此外,也对不同光合有效辐射条件下不同生理因子的变化特征及不同生理因子对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作了探讨.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的结果与实测值符合程度较好;低于150 μmol·m-2·S-1为赤霞珠葡萄叶片所对应的低光强区域,并在该区域求得表观量子效率为0.037;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分别与光合有效辐射大体上呈正相关,而胞间CO2浓度与光合有效辐射呈负相关;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对净光合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凸显及设施栽培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研究设施栽培条件下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研究旨在通过测定、分析不同灌溉处理对鲜食葡萄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综合影响,以期筛选出最优的灌溉模式,为实际生产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设施栽培条件下,以鲜食葡萄品种‘希姆劳特’为试材,在葡萄生育期内,分别采用充分灌溉、部分根区干燥、生长前期及生长后期水分亏缺4种不同的灌溉处理对试验植株进行灌溉处理。在果实成熟期,通过分析不同灌溉处理对葡萄植株的副梢发生数量、叶片面积、茎粗、节间距、夏剪重量、粒径大小、穗长、穗重、粒重,果实还原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Vc、外观内质评分,叶片初始量子效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叶水势和果实产量的影响,综合评定获得最优灌溉方式。【结果】与充分灌溉相比,部分根区干燥、前期水分亏缺、后期水分亏缺这3种水分亏缺方式均能降低葡萄植株的副梢发生数量、叶片面积、茎粗、节间距和夏剪重量,也能减少果粒的横径、纵径和粒重以及果穗的穗长和穗重,但提高了果实的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和Vc;3种水分亏缺方式对果实的外观内质评分的影响有所差异,部分根区干燥和后期干旱均能显著提高评分,而前期干旱的评分则略低于充分灌溉;不同的水分亏缺方式都降低了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但提高了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不同形式水分亏缺的条件下,葡萄叶片的初始量子效率、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均高于充分灌溉,而最大净光合速率则低于充分灌溉;不同形式水分亏缺处理下的叶水势均低于充分灌溉;部分根区干燥和转色前水分亏缺处理均能显著地降低产量,而转色后进行水分亏缺的处理植株产量降低不显著。【结论】水分亏缺可以作为可调节植株营养与生殖生长、促进果实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手段,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葡萄果实转色后水分亏缺的调亏灌溉方式在降低植株长势的同时又能稳定产量,并提高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其他灌溉方式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灌溉条件下葡萄叶片光合特性,从葡萄萌芽开始,利用充分灌溉(Full irrigation,FI)、部分根区干燥(Part root-zone irrigation,PRD)、前期干旱(Early deficit,ED)和后期干旱(Late deficit,LD)4种不同的灌溉模式,研究不同灌溉措施对葡萄成熟期叶片光合参数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I和ED处理的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高于PRD和LD处理,而水分利用效率则低于后者。FI和PRD处理的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均低于ED和LD处理,而PRD的光饱和点最小,FI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拟合要优于直角双曲线和非直角双曲线,尤其是对光饱和点的结果来说。通过线性拟合获得的表观量子效率和暗呼吸速率要低于非线性拟合获得的,且非线性拟合所获得的值更接近于实测值。从经济和生态效益2个方面考虑,LD和PRD处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选取云南省4个代表性葡萄产区,以1982—2011年30年间的气象资料为基础,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及其提供的基础作物系数计算作物需水量,结合生育期内降雨量计算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并对其进行分析;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不同生育阶段内CWDI的年际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合农业干旱等级,对葡萄不同生育阶段不同程度干旱发生频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以研究云南葡萄产区的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个产区的CWDI走势均呈倾斜的"Z"型,且宾川、元谋、弥勒3个地区5月中旬以前CWDI值均较高,葡萄生长中期CWDI值较低;4个地区葡萄生长末期的CWDI值呈上升趋势,而其它时段大部分呈下降趋势,但升降趋势大多不显著;生长前期的特旱发生频率较高,生长中后期不同干旱程度发生频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8.
基于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19个站点1959-200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及其提供的作物系数计算酿酒葡萄需水量,结合葡萄生育期内降雨量计算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参照农业干旱等级,分析了酿酒葡萄栽培区旱情发生的时空特征。并选取了酿酒葡萄需水关键期,进行了CWDI年际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酿酒葡萄生育期内,CWDI呈现先迅速升高,后略微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其中最大值出现在10月中旬。酿酒葡萄生育期内干旱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分布特征,旱情程度最严重的情况发生在浆果生长期,研究区内西北部旱情相对较重,东南部稍轻。50 a间,酿酒葡萄萌芽期1959-1973年旱情呈逐渐缓解的趋势,此后,旱情呈现增减反复交替的趋势。而在浆果生长期,旱情则是一直在缓解。  相似文献   
9.
川西高原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川西高原及周边地区73个气象站点1982-2011年30 a的逐日气象数据和川西高原90 m DEM数据为基础,选用生长季活动积温为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的热量指标,干燥度为水分指标,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别建立了生长季活动积温和干燥度与地理、地形因子的关系模型,再结合残差内插法得到了空间化的气象数据模拟值,绘制了川西地区酿酒葡萄适宜栽培区分布图。研究结果显示,川西高原葡萄适宜栽培区分布在白水江河谷,岷江河谷,麻尔柯河及梭磨河河谷,多柯河河谷及大金川河谷,大金川及其支流河谷,雅砻江及其支流鲜水河河谷,水洛河河谷,金沙江及其支流硕曲、定曲河谷及大渡河河谷部分地区,与川西高原干旱河谷的分布一致;本区西南部酿酒葡萄适宜栽培区在海拔3 000 m以下,东北部大致在海拔1 300~2 500 m之间,东南部一般在1 700~2 800 m之间,不同区域、不同熟性葡萄适宜栽培的海拔范围有较大差异。将葡萄栽培区分布与区划结果对比发现,现有的葡萄实际栽培区全部分布在区划图中的葡萄适宜栽培区内,此区划方法适用于川西高原地区。  相似文献   
10.
葡萄调亏灌溉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葡萄调亏灌溉技术的研究现状,对调亏灌溉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并就调亏灌溉对葡萄果实品质、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作了探讨.提出在适当的时期对葡萄进行适宜的水分胁迫不仅能改善果实品质及维持甚至提高产量,而且也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最后,分析总结了当前在葡萄调亏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葡萄调亏灌溉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明确了葡萄调亏灌溉技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