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渭源县马铃薯高产创建的成效与做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立和 《耕作与栽培》2013,(4):62-63,F0003
为了充分挖掘马铃薯增产潜力,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促进马铃薯生产持续稳步发展,2010年渭源县认真开展了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通过确定示范脱毒种薯、种子及土壤处理、合理密植、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实现了马铃薯高产创建目标.  相似文献   
2.
渭源县在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中,通过推广脱毒种薯、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综合配套技术,挖掘马铃薯增产潜力,提高了马铃薯单产。  相似文献   
3.
杜建新  杜立和 《蔬菜》2018,(3):50-51
通过2014—2016年对渭源县蚕豆褐斑病发生情况的调研,初步摸清了引起渭源地区病害发生的主要发病因子为播种未经消毒的种子、偏施氮肥而忽略磷钾肥、播种密度过大、土壤湿度大、气候温暖多雨潮湿等,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为高寒阴湿区蚕豆褐斑病的预防和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率和危害程度,应用马铃薯晚疫病预测模型,分析近年气候变化规律,总结出晚疫病发生主要因子,指导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甘肃省渭源县马铃薯晚疫病流行规律,有效地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在甘肃渭源县对马铃薯晚疫病田进行了一个生长季节的监测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晚疫病发生程度不同,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晚发生,早熟品种抗病性比晚熟品种差;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中,相对湿度、降雨量和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呈正相关,日照时数与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呈负相关,其中相对湿度为晚疫病流行的主导因素,在这期间温度不是当地晚疫病流行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
小麦良种是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的基础。在目前尚没有新优品种及后续替代品种缺乏的情况下,采取穗选、块选的方法留种,是防止和克服品种混杂退化、保持品种原有种性、提高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最现实最有效的办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用不同的农药、肥料等对马铃薯连作地块进行改良试验,结果表明,增产效果明显,依次为配方施肥>宝大森拌种>沼渣>增施钾肥,增产幅度在29.1%~52.6%。建议在在马铃薯连作地块上应扩大配方施肥面积,同时采用宝大森拌种、施用沼渣肥料和增施钾肥,以提高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寒阴湿区鲜食春蚕豆赤斑病为害严重,造成豆粒秕瘦、产量下降、品质变差等问题,从田间症状、病原菌、发病规律等方面介绍了鲜食春蚕豆赤斑病的发生特点,并制定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如选择优良品种;精细处理种子;精选地块,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补施磷钾肥;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健壮植株;加强测报,药剂防治等。  相似文献   
9.
渭源县马铃薯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寒阴湿区马铃薯标准化高产栽培的区域选择、适宜品种、配方施肥、病虫防治等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高寒阴湿区马铃薯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危害情况的基础上,探究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气候变暖、病害生理小种变化、轮作倒茬不及时、播种带菌种薯、栽培管理不当、施肥不当、综合防治重视不够等。在防治上,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保障,示范推广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尽可能多措施、全生育期配套使用,并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施以抗病品种和脱毒种薯为基础,种薯处理、提前预警、高效低毒药剂防治为重点,轮作倒茬、科学施肥、合理密植等配套的绿色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