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根据已报道的昆虫毒素结合区钙黏蛋白片段对Cry1Ac蛋白有增效作用,本文以3龄小菜蛾幼虫为研究对象,选取其钙黏蛋白相同功能区的两个片段,将两个片段进行克隆。通过pGEX-6p-1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功能区片段PxCAD1及PxCAD2。使用致死中浓度剂量的CrylAc蛋白(1μg/mL)及较高浓度的PxCAD1(556μg/mL)与PxCAD2(551.25μg/mL)对小菜蛾幼虫进行体外复配生测,结果表明,PxCAD1可使小菜蛾幼虫的致死率上升为85.56%,PxCAD2则不能增强CrylAc蛋白的杀虫活性;而PxCAD1与PxCAD2本身对于小菜蛾幼虫并无毒性。研究结果为筛选有效的协同片段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揭示Bt杀虫蛋白的毒理机制和害虫对Bt杀虫蛋白的抗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同寄主种群B型烟粉虱体内营养和成虫体长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黄瓜、番茄、棉花及甘蓝4种不同植物为寄主对B型烟粉虱体内主要营养物质及成虫体长的影响。[方法] 以长期隔离饲养的4个B型烟粉虱寄主种群为材料,测定不同寄主种群身体含水量、总糖、总脂、总蛋白及成虫体长,比较不同种群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 [结果] 4个不同寄主种群B型烟粉虱体内总糖和总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含水量和总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总糖含量以棉花种群最高,占干重的9.62%;而黄瓜种群总糖含量最低,占干重的6.15%。总脂肪含量以棉花种群最高,占干重的49.57%;而番茄种群仅占干重的34.96%,含量最低。不同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成虫的体长影响显著。雌成虫体长变化表现为:黄瓜种群>番茄种群>棉花种群>甘蓝种群;而雄虫体长变化为: 黄瓜种群>棉花种群>甘蓝种群>番茄种群。[结论] 不同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体内总糖、总脂含量及成虫体长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的生态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于2017年春季对校园进行昆虫采样调查,并进行分类,以明确校园昆虫的种类及分布。结果表明:在湖南农业大学校园共采集到昆虫11目76科157种,其中,鞘翅目44种、鳞翅目38种、双翅目22种、半翅目17种、蜻蜓目11种、膜翅目10种、直翅目10种、蜚蠊目2种,等翅目、革翅目和脉翅目均为1种,其中,害虫71种,天敌37种。综合考虑校园环境情况,可通过增加校园植被类型和改善种植方式,使校园内的生态系统结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4.
烟蚜传播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可能性及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烟蚜体内携带的是否为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采用RT-PCR和序列测定方法对其进行鉴定。本研究通过采集湖南宁乡、郴州、浏阳三个地区的田间烟蚜,提取RNA后反转录成cDNA,并以cDNA作为模板,通过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摇菌后测序。测序结果显示,在烟蚜体内扩增出与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相似度为99%的RNA病毒。对包括该分离物在内的22个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树构建,并结合地域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蚜体内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来源于其携带的CGMMV。通过分析推测,烟蚜可传播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且传毒方式为持久性。  相似文献   
5.
昆虫抗菌肽是昆虫体内分泌合成的免疫效应因子,具有广谱的杀菌效果。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抗菌肽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当病原微生物入侵时,昆虫体内最终合成大量的抗菌肽来应对病原微生物对虫体的破坏。因此,其在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抗菌肽的种类和作用机制两方面做了简述。  相似文献   
6.
7.
钙粘蛋白(cadherin)是许多鳞翅目昆虫中苏云金芽孢杆菌(Bt)毒素的受体。利用RNAi技术对小菜蛾中肠cadherin基因进行沉默处理,明确了cadherin基因沉默对小菜蛾对Cry1Ac毒素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目标dsRNA后的第1天至第5天,Cry1Ac敏感及抗性小菜蛾品系cadherin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减少,尤以第2天的减少量最为明显;Cry1Ac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沉默cadherin基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虫的成活率,即可使小菜蛾对Cry1Ac毒素的敏感性降低。研究初步表明,cadherin基因的功能与小菜蛾对Cry1Ac毒素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选用Cry1Ac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3龄幼虫进行抗性选育,获得相对抗性为356倍的抗性种群DBM1Ac-R品系。应用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eal-time qPCR)技术检测敏感小菜蛾DBM1Ac-S和抗性小菜蛾DBM1Ac-R品系鞘糖脂(Glycosphingolipids,GSLs)合成酶基因bre-3和bre-5 mRNA在2龄、3龄、4龄和老熟幼虫、蛹及4龄中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bre-3和bre-5在两个品系的5个时期和4龄中肠均有表达,其中DBM1Ac-S品系的bre-3 mRNA在3龄、4龄和老熟幼虫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DBM1Ac-R品系(PP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杀虫晶体蛋白受体之一GSLs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昆虫免疫信号转导途径在昆虫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面对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入侵时,昆虫体内会产生不同的效应机制。目前研究的最多是Toll和Immune deficiency(IMD)两个主要的信号转导途径,它们都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抗菌肽,但是其诱发的病原微生物有所区别。在昆虫体内存在很多的模式受体,其中肽聚糖识别蛋白是比较重要的免疫受体,不同的受体类型分别参与不同的免疫信号转导途径,为昆虫的生长发育提供保障。本文主要从模式受体和信号转导途径两方面做了简述。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斜纹夜蛾幼虫中保护酶对常用药剂抗药性的作用,对湖南宁乡地区斜纹夜蛾3龄幼虫保护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田间种群3种保护酶即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高于室内敏感种群,分别为敏感种群的1.24、1.15及2.11倍,2个种群的SOD及POD活性差异极显著。研究结果说明保护酶尤其SOD及POD在斜纹夜蛾上对杀虫剂的抗性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