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园艺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食用菌生产中,菇棚温度的调控尤其夏季的降温成为最大的制约生产要素之一。设计的“大棚水温生态空调器”利用地表水的自然温度,即可实现对菇棚的降温,在山东地区的6月~8月,一般气温在33℃左右,最高温度曾达43℃,开启该设备,利用地表水资源的低温可将棚温降至23℃左右;排出的地表水通过一定压力输回到地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生态降温、保护水资源的目的,为低碳经济项目的优选设备。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生产中,尤其病害基数偏高的老栽培区域内,双孢蘑菇的发病率较高,并且生产中存在的隐性病害,可导致生产中后期出现某些不可测的后果,使得栽培受损。据对百病傻药物的试验,发菌期间的发病率可控制在5%以下,覆土后发生的病害一般可控制在2%以下,并基本杜绝了隐性病害,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利用沼渣、中药渣(两渣)为主料制备双孢菇栽培基质,平均生物学效率为37%,较采用棉子壳为原料成本降低60%,较采用稻草或麦草降低50%左右,生产效益增加50%左右,具有保护环境、延长资源利用链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山东地区野生柳松菇资源丰富,尤其沿黄两岸的柳树丛中多发柳松菇,夏秋季节村民多沿黄采摘,或鲜食或晒干,视为难得美味。笔者采摘后进行分离、筛选,对5株菌丝表现较好的进行比较试验,从中选出了一株菌丝粗壮浓密、出菇效果好的菌株,命名为“鲁柳一号”;近年在山东等地进行了推广性试验,结果证明,生物学效率一般在90%以上,最高者可达132%,商品率80%左右。现将其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