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产业在全国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战略部署的推动下,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产业前期基础薄弱等因素所致,全省现有油茶林分总体产量、质量不高。本文针对目前云南油茶林分产量不高、质量低的问题,提出行间错位密植、矮化整形修剪、土壤管理、水肥管理等关键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坚持养老保险解决兽医后顾之忧四川北川县畜牧局(622750)杨华斌养老保险是保险业中的一项业务。其基本的原理就是把劳动者年富力强时所创造的价值储存一部份,留待年老体弱时使用。参加养老保险具有现实意义。其一,参加养老保险可以增强个人的独立意识,使人们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杉木57个自由授粉家系进行子代测定,结果表明,8 a生杉木种子园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超过对照5.82%、11.67%和31.08%,变异系数分别为20%、22.16%和58.4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家系间差异显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26、0.35和0.36,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56、0.69和0.68.以材积超过家系平均值15%为入选标准,选择出优良家系13个,平均遗传增益为22.9%.  相似文献   
4.
从品种选择、采穗圃营建、穗条采集与建档等方面总结了云南省高原山地油茶采穗圃高效营建技术,以供气候相似区参考。  相似文献   
5.
长治市黄土丘陵沟壑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0%,由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区域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水平低下。从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景观生态农业的角度,探讨西安庄小流域治理开发模式对发展区域经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品种选择、采穗圃营建、穗条采集与建档等方面总结了云南省高原山地油茶采穗圃高效营建技术,以供气候相似区参考。  相似文献   
7.
黔中喀斯特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空间序列替代时间序列的方法,对贵州省黔中地区共23块样地进行常规群落学调查,分析了黔中喀斯特退化森林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在草本阶段,占优势的物种是芒、地瓜藤、密毛蕨等先锋物种,灌木阶段主要物种有圆果化香、野扇花、异叶鼠李等,而乔木层主要的树种有猴樟、云南鼠刺、椤木石楠等.黔中喀斯特植被恢复趋势是向组成物种增多,多样性指数上升而生态优势度降低的方向发展,与同是喀斯特地貌的茂兰喀斯特森林植被相比,不同之处是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没有随着群落演替而增加,而是呈减小的趋势,这与黔中地区的乔灌过渡阶段、乔林阶段优势种的优势地位突出有关.  相似文献   
8.
云油茶9号油茶优良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出适宜云南高原山地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本土油茶优良品种,按照初选、复选、决选、子代测定、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等选育程序,先后在云南省的文山、红河和曲靖等3个州(市)进行选育,选育工作自1977年优树选择开始至2016年品种审定,历时39年。选育的云油茶9号油茶优良品种具有生长旺盛、产量高、出籽率高、含油率高、茶油品质优良等特性,其种仁含油率51.7%,平均单果重28.12 g,冠幅投影面积产果量1.82 kg·m^-2,鲜果出籽率53.21%。通过在4个县的区域性试验表明,该品种不仅生长发育表现良好,而且主要基本性状保持稳定,适应性强。于2008年通过云南省认定,2016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云南省首批审定、推广应用的本土优良油茶品种。  相似文献   
9.
油茶无性繁殖技术是实现油茶良种化栽培的关键技术,而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是各省采用的无性繁殖的主要技术,但因各省区气候等环境条件不尽相同,形成了各自的芽苗砧嫁接技术体系。结合云南的气候特点,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与规模化应用,使嫁接成活率达到90%以上,形成了具有云南特点的便捷的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长治市总面积1.39万km2,水土流失面积1.11万km2,占79.5%。经过多年治理,累计建成各类水土保持工程17.8万处,营造乔木林25.01万hm2,灌木林0.89万hm2,经济林5.17万hm2,治理度达到49%,森林覆盖率达到26.8%。其主要经验:一是创新运行机制,二是推行生态修复,三是突出科技推广,四是注重综合效益,五是加强预防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