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内生拮抗菌Bacillus subtilis QZ-7抗茄子黄萎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开花期茄子的根内分离到对茄子黄萎病菌具有强烈抑制活性的拮抗菌株Bacillus subtilis QZ-7,其抑菌带宽达26.60mm。定殖试验表明,QZ-7菌株能有效定殖于茄子根内,并能在茄子根际存活并保持较高菌量。对茄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试验表明,该菌株可促进种子萌发,并具有明显促进茎伸长生长的作用。室内盆栽试验表明,单个菌株对茄子黄萎病的防效可达86%,且持效期较长。这些结果表明,QZ-7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棉花现蕾期筛选到一个高抗黄萎病的内生菌菌株,根据16S rDNA序列同源性,将其命名为Paenibacillus xylanilyticus YUPP-1(解木聚糖类芽孢杆菌YUPP-1)。当把该菌标记后,每株棉花施用该菌株达到1×106 cfu时,该菌能顺利定殖于棉花体内。室内盆栽抗病实验表明:当生防菌灌根处理的菌量为每株1×106,1×107,1×108 cfu,其在结铃期的发病株率仅为8%,5%和2%,而此时对照的发病株率高达96%。2008-2009年的小区防治结果表明:当生防菌灌根处理的菌量为每株1×108 cfu时,2008年处理区的棉花黄萎病发病株率和病指为14.8%和8.5,对照分别为53.3%和26.5,2009年处理区的棉花黄萎病发病株率和病指为9.4%和6.5,对照为37.8%和18.8。这些结果表明,解木聚糖类芽孢杆菌YUPP-1对防治棉花黄萎病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魔芋品种选育与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世界上魔芋栽培品种的现状,总结了当前魔芋常规杂交育种、辐照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及基因工程育种所做出的成就,并指出魔芋育种应注重3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加强魔芋资源收集,并加以筛选、鉴定和利用;二是加强抗病基因转化研究,创造一批抗病高产魔芋新种质;三是大力加强魔芋多倍体种质资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魔芋种芋消毒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魔芋软腐病属细菌性病害,危害极为严重。为控制其种传途径,根据病原菌不耐高温的特点,采用恒温浸种法进行消毒并比较与常规农用链霉素喷雾和甲醛喷雾消毒效果。结果表明:55℃水浴10 min,足以使病原菌失活,且不影响种芋发芽。在种芋表面带菌条件下消毒,28天后55℃浸种10 min发病率仅为12.0%,而1%福尔马林溶液和5×105 U/L农用链霉素喷雾消毒发病率高达46.7%和56.0%,差异达5%显著水平,后2种方法发病率低于CK的65.3%,但不显著。对已发病的种芋进行消毒处理,恒温浸种法防效为94.7%,远高于甲醛和农用链霉素的63.2%和59.2%,甲醛对种芋具有腐蚀作用。此外,恒温浸种法对白绢病和蚜虫也有灭活作用。由此可见,55℃浸种10 min,是一种高效、安全、广谱的魔芋种芋消毒方法,对于控制魔芋病害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肿病严重威胁着大白菜的产量和品质,并对其他十字花科植物也有较大的潜在威胁。本试验从育苗、栽培、田间管理等环节对大白菜根肿病进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包括在育苗基质中加入生防菌、不同药剂对育苗基质和定植田土壤进行消毒处理等。结果表明:育苗基质中加入大白菜内生混合菌株Bacillus subtilis和Paenibacillus azotofixans(基质中平均每株大白菜施用量1×108 CFU)并结合50%氟啶胺悬浮剂(OF)消毒定植田土壤(使用量4 500 mL?hm-2)对大白菜根肿病的综合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棉花不同生育期的生防菌组合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以期为植物其他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方法]分别筛选棉花苗期、现蕾期和结铃期的高抗黄萎病内生菌,测定其16SrDNA序列并进行比对分析,鉴定筛选出的3个菌株,探讨了该3个菌株在棉株内的定殖规律,并进行室内和田间防效测定。[结果]根据16SrDNA序列同源性,3个菌株分别鉴定为PaenibacilluspolymyxaYUPP-8、Paenibacillusxy-lanilyticusYUPP-1和BacillussubtilisYUPP-2。定殖评价试验结果显示3个菌株均能顺利定殖于棉花体内,施用剂量与其在棉株内的定殖量具有正效应关系,在棉花苗期定殖量最高的菌株为YUPP-8,在棉花现蕾期定殖量最高的菌株为YUPP-1,在棉花结铃期定殖量最高的菌株为YUPP-2。室内盆栽抗病结果显示3个菌株联合处理的棉株在开花期未发病,单菌处理的棉株在苗期发病率分别为:6.7%(YUPP-8)、6.7%(YUPP-1)和13.3%(YUPP-2);而此时对照的发病率高达80%。2010~2011年2年的小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菌联合灌根处理效果优于单菌株施用效果,其中,2010年3菌联合灌根处理区棉花结铃期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指分别为9.4%和6.5,对照分别为47.5%和32.8,2011年的结果趋势与2010年类似,但病害严重度更高一些。上述结果表明联合棉花各生育期的内生菌来防治棉花黄萎病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结论]该研究结果初步克服了目前生防菌开发中的缺陷,对其他植物土传病害的防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燚  杨廷宪  杨佩  王斌先  孙正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722-7725,7762
[目的]探讨棉花不同生育期的生防菌组合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以期为植物其他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策略。[方法]分别筛选棉花苗期、现蕾期和结铃期的高抗黄萎病内生菌,测定其16S rDNA序列并进行比对分析,鉴定筛选出的3个菌株,探讨了该3个菌株在棉株内的定殖规律,并进行室内和田间防效测定。[结果]根据16S rDNA序列同源性,3个菌株分别鉴定为Paenibacillus poly-myxa YUPP-8、Paenibacillus xylanilyticus YUPP-1和Bacillus subtilis YUPP-2。定殖评价试验结果显示3个菌株均能顺利定殖于棉花体内,施用剂量与其在棉株内的定殖量具有正效应关系,在棉花苗期定殖量最高的菌株为YUPP-8,在棉花现蕾期定殖量最高的菌株为YUPP-1,在棉花结铃期定殖量最高的菌株为YUPP-2。室内盆栽抗病结果显示3个菌株联合处理的棉株在开花期未发病,单菌处理的棉株在苗期发病率分别为:6.7%(YUPP-8)、6.7%(YUPP-1)和13.3%(YUPP-2);而此时对照的发病率高达80%。2010~2011年2年的小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菌联合灌根处理效果优于单菌株施用效果,其中2,010年3菌联合灌根处理区棉花结铃期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指分别为9.4%和6.5,对照分别为47.5%和32.82,011年的结果趋势与2010年类似,但病害严重度更高一些。上述结果表明联合棉花各生育期的内生菌来防治棉花黄萎病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结论]该研究结果初步克服了目前生防菌开发中的缺陷,对其他植物土传病害的防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魔芋防病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魔芋软腐病是影响魔芋生产的重要病害,严重威胁着魔芋产业的发展。经筛选,采用高锰酸钾与甲醛熏蒸方法彻底杀灭种芋内、外病菌;草甘膦除草替代人工除草,避免根系损伤而减少病菌侵入;应用生防菌剂灌根处理来减少魔芋根际病菌基数等措施,可全方位立体防控魔芋软腐病。该技术体系的建立,初步解决了魔芋生产中软腐病害的威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