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生草栽培、清耕及种养(鸡或鹅)结合等土壤管理模式下梨园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细菌、真菌、放线菌)分布和数量.结果表明: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细菌数量明显多于放线菌,放线菌数量又明显多于真菌;生草梨园土壤真菌和放线菌多于养鸡的梨园,土壤细菌两者无差异;与梨园清耕相比,养鹅可提高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  相似文献   
2.
从青海西宁、内蒙古赤峰、浙江桐乡和山东菏泽分别采集高原型藏羊、敖汉细毛羊、湖羊和小尾寒羊卵巢各20枚,利用微血管立体构筑和扫描电镜(SEM)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品种绵羊卵巢微动脉的构筑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显示,绵羊卵巢微动脉呈迂曲盘旋的螺旋状,卵巢门动脉经3~4次分支后发出毛细血管;在卵巢微动脉的Ⅱ~Ⅳ级分支表面均有梭形凹痕,呈典型的"树皮样"或"波浪状";在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处有多个与微动脉横轴平行或呈一定夹角的环行缩窄。比较发现,高原型藏羊的卵巢微动脉螺旋程度更高,且各级微动脉的管径均较粗,"树皮样"压痕和环形缩窄较深且密;小尾寒羊卵巢微血管网更密集、分支更多。研究认为,高原型藏羊卵巢微动脉的解剖学特征,有利于增加卵巢内各部分的氧供,调节和分配血液供应以适应高原环境,而小尾寒羊卵巢更密集的微血管网可能是其排卵数高的生理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土壤管理模式下梨园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细菌、真菌、放线菌)分布和数量,结果表明:0~20cm处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20~40cm处土层,细菌数量明显多于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生草梨园的土壤微生物类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多于种养结合的梨园,而种养结合梨园的土壤微生物类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又高于清耕模式梨园。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讨藏猪低温适应性相关指标,为研究藏猪种质特征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品种资源。在甘肃榆中县某藏猪养殖场随机选择哺乳期间体况良好的20日龄仔猪(分别于冬季环境温度-16 ℃和夏季环境温度30 ℃时选择藏猪各4只),对其体尺指标、呼吸频率、背部脂肪厚度、皮肤厚度、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量。HE染色观察腹股沟、肩胛、背部的脂肪细胞形态,并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产热相关基因在不同部位脂肪组织间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冬季低温组藏猪的呼吸频率极显著低于夏季高温组藏猪(P<0.01);背部脂肪厚度和颈部、背部、臀部皮肤厚度均极显著高于高温组藏猪(P<0.01);低温组藏猪的血小板数目(PLT)、血小板积压(PC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高温组藏猪(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显著低于高温组藏猪(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低温组藏猪腹股沟和肩胛处的脂肪细胞大小不等,存在多腔脂滴形态;同时发现低温组藏猪腹股沟和肩胛部解偶联蛋白3(uncouple protein3,UCP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和Ⅱ型脱碘酶(type 2 iodothyronine deiodinase,Dio2)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高温组藏猪(P<0.05)。综上所述,环境温度对藏猪的生理指标和脂肪代谢等方面有较大影响,并且低温刺激白色脂肪褐变是藏猪御寒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阐明不同月龄早胜牛母牛体重与体尺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建立不同月龄早胜牛的体重估测模型,试验分别测定了12月龄(233头)、18月龄(514头)和24月龄(797头)共1 544头早胜牛母牛的体重(Y)、体高(X1)、体斜长(X2)、胸围(X3)和管围(X4)指标,并进行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2,18,24月龄早胜牛母牛体重与体尺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均与胸围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47,0.848,0.908;12,18,24月龄早胜牛母牛体尺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12,18,24月龄早胜牛母牛体尺指标对体重的直接影响由大到小均依次为胸围(0.677,0.409,0.574)、体斜长(0.188,0.394,0.378)、体高(0.134,0.255,0.048)和管围(0.057,-0.015,-0.009);12月龄早胜牛母牛体斜长对体重的间接影响最大,胸围对体重的间接影响最小;18,24月龄早胜牛母牛体高对...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PCR),检测小尾寒羊在原产地山东菏泽与引入地甘肃临夏两个不同饲养环境下卵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促血管生成素/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通路(Angiopoietin/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2, Ang/Tie-2),包括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 Ang-1)、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 Ang-2)、酪氨酸激酶受体-2(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Tie-2)5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VEGF、Ang-1、Tie-2在原产地和引入地的小尾寒羊卵巢中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CTGF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不同的饲养环境会引起小尾寒羊卵巢血管发生因子的表达差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高繁殖力潜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目的】完善和优化绵羊(Ovis aries)基因组注释信息,解析绵羊睾丸组织在不同繁殖力水平的遗传机理。【方法】以高繁殖力绵羊品种湖羊和低繁殖力绵羊品种藏绵羊(各3只)为研究对象,采集其睾丸组织,提取RNA,构建cDNA 文库,进行RNA-Seq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组装。利用Cuffcompare软件对重新组装的测序数据与绵羊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分析,优化已注释基因的结构,并挖掘新转录本,对新转录本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使用DESeq软件挖掘差异表达新转录本,对其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随机选取表达显著上调和下调的新转录本各5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对其表达水平进行验证。【结果】对6只供试羊构建了6个独立的cDNA文库,共获得266 009 566个原始读段,质量控制后得到133 004 783个过滤后读段;6个cDNA文库过滤后读段的GC含量在49.61%~51.14%,符合碱基组成规律,Q30比例≥92.96%。对4 273个已注释基因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其中5′非翻译区域(UTR)延伸基因2 027个,3′ UTR延伸基因1 907个,5′和3′ UTR同时延伸基因339个。挖掘到12 178个新转录本,GO功能分析显示,2 416个新转录本注释到生物学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KEGG富集发现新转录本显著富集在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过氧物酶体、河马信号通路。与湖羊相比,藏绵羊睾丸组织中有155个新转录本表达差异显著,其中103个表达上调,52个表达下调;GO功能分析显示,差异新转录本富集在细胞过程、膜部分、绑定等条目;KEGG富集发现差异新转录本显著富集在钙信号通路和核因子-κB炎症信号通路等。10个差异表达新转录本的RT-qPCR验证试验结果与RNA-Seq结果趋势一致。【结论】从湖羊和藏绵羊睾丸组织中共挖掘出12 178个新转录本,其中155个差异表达。这些新转录本主要通过参与细胞功能、生物调节和代谢途径,以及通过核因子-κB炎症信号和钙信号通路广泛参与调控生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睾酮的分泌、免疫应答、Ca2+跨膜转运等途径,进而调控绵羊睾丸的发育和精子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植被特征、土壤物理性能及其土壤侵蚀的影响,为荒漠草原水土流失治理和退化及生态系统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内蒙古希拉穆仁荒漠草原为研究区,采用原位监测和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度、中度、轻度和无放牧4种不同放牧强度样地的植被群落、土壤物理性质、土壤侵蚀过程开展了研究。[结果] ①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平均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呈降低趋势,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②土壤砂粒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表层土壤(0—10 cm)容重及入渗性能更易受放牧影响。③相同降雨强度下,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的侵蚀产沙量随之增加。土壤初渗速率、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土壤砂粒含量是影响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侵蚀特征的关键因素。[结论] 放牧显著影响荒漠草原植被群落特征及土壤水文物理性能,因此,建议该区放牧强度控制在中度(2羊单位/hm2)及以下,对于受重度放牧破坏的草原区,围栏封育的同时还可适当进行人工补播或利用微生物改良土壤来提升土壤抗蚀性。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探讨绵羊卵巢动脉铸型标本的制作方法,研究卵巢及其周边血管的分布与供血特征,为哺乳动物生殖系统血管的精细解剖学尤其是女性卵巢的供血机制研究奠定基础。通过采集绵羊子宫及附件样本,解剖分离出卵巢的部分螺旋动脉使其呈直线型,采用双侧卵巢动脉同时插管,用8% ABS灌注螺旋动脉及其分支,待铸型剂硬化后再用30%盐酸腐蚀软组织,经冲洗、修整获得完整的卵巢动脉血管立体铸型标本。由标本可见,绵羊卵巢动脉分支包括:卵巢动脉卵巢支、卵巢动脉子宫支和卵巢动脉输卵管支;卵巢动脉卵巢支包含:卵巢微动脉、卵巢门螺旋动脉、卵巢门轻螺旋动脉及卵巢门重螺旋动脉。观察发现,卵巢动脉卵巢支呈高度螺旋状结构,卵巢内微动脉主要集中于卵巢门附近,呈高度盘曲折叠的立体网状结构,在微动脉末端发出微血管延伸至卵巢其他区域。通过该方法制成的铸型标本血管走向清晰、表面光滑、立体感强,可作为哺乳动物卵巢血管相关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in, 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 HCG)组合对家兔超数排卵的影响。以24只5月龄性成熟家兔为试验动物,将其随机分为4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另外3组分别注射50 IU、70 IU和90 IU的PMSG和定量为100 IU的HCG,注射后合笼交配并在24 h后对家兔进行解剖和冲胚观察,研究各组家兔的输卵管物理形态以及获得胚胎的质量与数量。结果显示,随着PMSG注射浓度的增大,输卵管形态变化不显著;充血卵泡数、畸形胚胎数呈增多趋势且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获得的优质胚胎数呈现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且在注射70 IU+100 IU时获得最多213枚的优质胚胎。研究认为,不同浓度PMSG+HCG的超排组合不影响家兔输卵管物理形态,但超排效果有差异,随PMSG浓度的增大会使胚胎畸形率增高,建议在实际应用中PMSG+HCG的浓度以70 IU+100 IU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