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真空冷冻作为一种园艺产品贮藏散热的方法,在美国取得了良好效果。果蔬方面应用真空冷冻技术的文章报道较多。本文着重讨论蘑菇的真空冷冻技术。目前真空冷冻已用于批量生产,各种真空冷冻装置有效容量为0.5~6吨,只适合大中型蘑菇场应用。  相似文献   
2.
慢性灭蟑螂饵剂灭治蟑螂药效试验林日钊(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长期单一使用速效药剂防治蟑螂易使其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蟑螂的再增猖獗。近年,慢性灭蟑螂饵剂异军突起,并已在世界部分发达国家普遍应用。为了探讨慢性灭蟑螂饵剂的药效,作者于1991年进行了防治试...  相似文献   
3.
中华乌塘鳢人工诱食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人工繁育的75日龄中华乌塘鳢(长约4cm,重约0.986g/i)进行一个月饲养试验,从虾粉、海带粉、谷氨酸,甜菜碱,大蒜素等组合成的8种诱食剂中筛选诱食效果最佳者,试验结果表明,在以白鱼粉为主的基础日糖中加入不同配方的诱食剂,对试验鱼的诱食效果不同,其中以2号诱食剂(第三组)的诱食效果最好,增重和成活率拉近鲜虾对照组(第一组)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茯苓用松木种植,很易遭致蚁害。尤其是条木菌材,对白蚁有很强的引诱作用,往往先受其害,对产量影响最大。以往生产上主要采用六六六粉作防蚁药物,不仅残留毒性大,而且效果也不甚理想。因此,筛选一种防治白蚁有效、而又易于自然降解的药物,已  相似文献   
5.
影响饲料调味剂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在40年代,美国各大学就开始对畜禽嗅觉进行了研究。其中美国衣阿华大学Carton博士等关于仔猪嗜好性的试验和科尼大学Kare博士关于鸡的嗜好性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接着美国利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成立了专门经营饲料香料的饲料香料公司和化学工业公司,一些大食品公司也生产出加有香料的饲料。1965年日本开始从美国进口饲料香料饲养畜禽。1967年日本用气相色谱仪研究动物所喜好的香味基因。目前饲料调味剂的研究应用已从北美、西欧扩展到澳大利亚、东欧、独联体国家和东南亚各地。从应用动物的种类和年龄上看,已从原来的仔猪、犊牛、鱼类和观赏动物拓宽到哺乳母猪、生长肥育猪、奶牛、肉牛,乃至一般认为没有嗅觉的家禽等。在应用场合和应用目的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人们除用于克服断奶应激以外,还用于家禽热应激、鱼虾处于低温下的应激和换水、换池等环境改变以及患病中采食量下降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 1 饲料香味剂的主要作用 1.1 提高采食量是确保动物健康生长和高速生产的要素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注意如何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量,而常常忽视隐含于饲料养分含量与动物需要量之间的一个关键因素——适口性与采食量。实际上任  相似文献   
7.
广西是茯苓的主产区,年总产量约占全国的80%。种植茯苓是当地苓农的一项主要副业。但在茯苓生产上一直存在着受白蚁危害问题。据调查,每年茯苓生产因受白蚁危害而减产一般在5~20%,重者达80%。为此,1985年以来我们深入茯苓产区,对茯苓白蚁的为害习性及发生环境因素等进行了一些观察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桉树速生丰产,适应性强,是我区南部地区主要当家树种之一.但移植后,幼树受害虫为害对其成活率影响最大.以往幼树枯死,均认为是土栖白蚁为害所致.我们于1986年10月中旬在来宾维都林场调查时发现,除白蚁为害外,某些蝗虫对桉树幼林也有相当大的危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负袋衣蛾的防治方法负袋衣蛾[Tineapollionall(Linnaues)]属世界性分布的重要仓贮害虫。该虫食性广泛,可取食各种干动、植物及其制品,尤其嗜食含角蛋白的物品,对毛皮、动物标本及干虫等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据调查负袋衣蛾是我区毛皮制品及鸟...  相似文献   
10.
中华乌塘鳢幼鱼全价配合饲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45 日龄( 长约2 .2cm) 中华乌塘鳢人工繁育幼苗的2 个月对比养殖试验, 结果显示, 以进口白鱼粉为主要成分, 添加适当的诱食剂配制成的人工配合饵料组中华乌塘鳢幼鱼增重和成活率高于鲜饵料( 鲜小杂鱼) 组( 即对照组) 的水平。其中增重最快的人工配合饵料组( Ⅰ组) 试验结束时尾均重达3 .047g , 成活率达84 .6 % , 而对照组( Ⅲ组) 的尾均重1 .226g , 成活率62.0 % 。当配方中的白鱼粉全部被国产红鱼粉取代时,饲养效果差,添加大豆磷脂或鱼用复合酶并不能改善饲养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