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7 毫秒
1.
对棉花抗黄萎病品种(春矮早和86- 6)和感病品种(中棉17和豫棉12)的根际真菌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独特的根际微生物区系,抗病品种根际微生物种数多于感病品种,区系组成更为复杂。抗病品种根际真菌优势种主要是漆斑菌 (Myrothecium )、粘帚霉(Gliocladium )、曲霉(Aspergillus)和青霉(Penicillium )等,感病品种则多为头孢霉(Cep halosporium )、镰刀菌(Fusarium )、矛束孢(Doratomyces)、粘帚霉(Gliocladium )和漆斑菌(Myrothecium )等。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了不同抗性棉花品种根际真菌区系各成员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发现抗病品种根际真菌区系中对黄萎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真菌种数和比率都高于感病品种,而且抗病品种根际真菌的优势种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这种差异在苗期和现蕾期更为明显,花铃期则显著减小。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品种对棉花黄萎病的抗性与根际真菌区系组成及其对黄萎病菌的抑制能力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偃师市1984~1995年棉铃虫历史资料的分析研究,运用多因子线性回归方法筛选出相关因子x1(6月下旬平均气温),x2(7月上旬平均气温),x3(7月上旬相对湿度);x4(6月下旬降雨量),并利用模糊综合决策理论建立预测模型。预报质量技术优劣评估S值检验,求和型、加权型和综合决策型S值均为0.9394,历史拟合率均达91.67%。实际应用中,预测1996、1997、1998年三代棉铃虫的发生程度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3.
柴俊霞 《中国果菜》2013,(11):76-77
简要介绍了黄瓜生理性病害的症状,分析了发病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抗、感黄萎病6个棉花品种的根际线虫、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在苗期和现蕾期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直接观察法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与根际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呈正相关;与根际线虫数量负相关;与根际细菌数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一、发生危害 近几年来。随着瓜类作物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瓜类作物病毒病成为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其发生与危害呈加重的趋势。一般田块可减产10%~20%,重者可减产40%~50%,甚至绝收。另外,病毒还能影响瓜的形态和品质,病瓜甜味淡,无果香味,严重影响瓜果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6.
赤斑黑沫蝉别名赤斑沫蝉、稻赤斑黑沫蝉,俗称雷火虫、吹泡虫,属同翅目沫蝉科,20世纪80年代初在河南省洛阳市嵩县首次发现,经过连年治理,二三十年来一直零星发生为害。近年来由于暖冬气候和农户防治方法不当,该虫在洛阳市发生范围不断扩大,且为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为有效控制该虫害,洛阳市连续几年组织全市植保技术人员开展了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该虫的发生情况,并摸索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抗、感黄萎病6个棉花品种的根际线虫、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在苗期和现蕾期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和直接观察法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与根际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呈正相关;与根际线虫数量负相关;与根际细菌数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洛阳市2014年小麦纹枯病发生较重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洛阳市2014年小麦纹枯病发生特点和原因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洛阳市小麦白粉病测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历史资料为据.建立了气象因素对小麦白粉病影响的数学模型.经过回验,可以作为超长期预测模型应用;用多元回归法筛选因子,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模糊关系进行聚类分析,把洛阳市小麦白粉病的生态地理划分为3类;当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3.1%时.防治指标为3月中下旬的病情指数9。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洛阳市近几年美洲斑潜蝇的发生危害动态 ,归纳了该虫的发生特点 ,总结了种群田间消长规律 ,探讨了种群消长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