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园艺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辣椒新品种临椒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椒1号母本94-18是从尖椒22号中经提纯复壮、筛选出的优良自交系,父本94-33是国外引进品种匈奥804经多代自交分离出的优良自交系。该品种生长势强,果实羊角形,基部皱折,果色深绿,纵径23.0cm左右,横径3.0cm,单果质量40~60g,辣味浓。对疫病、病毒病和炭疽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尖椒22号。中熟,从定植到始收60d(天),一般每667m2产量2860kg左右,适宜鲜食、制酱。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临汾平川温室黏土墙体不同厚度与温室散热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月温度≥-13.3℃条件下,温室的黏土墙体内变温层厚度为70 cm,外变温层厚度为75 cm,也就是说,当外界温度≥-13.3℃时,温室黏土墙体厚度≥145 cm时,墙体处于零散热状态。  相似文献   
3.
在同等环境条件和管理条件下,分别对引进的青皮、玛斯义陶芬、布兰瑞克、中农矮生(B_(1011))、美利亚(A_(134))等5个无花果品系在本地区的生长、结果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玛斯义陶芬和布兰瑞克表现较为突出,优质、丰产、抗寒性较强、商品性好,综合性状优良,适合在临汾地区作为主栽品系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在同等条件下,对无花果分别采用50 cm以下埋土、50 cm以上枝条用双层报纸+微膜缠枝,50 cm以下埋土、50 cm以上枝条用双层卫生纸+微膜缠枝,只进行50 cm以下的埋土处理、50 cm以上不作任何防寒处理3种防寒措施,越冬后,比较3种措施以及不同缠枝高度对无花果萌芽、展叶时间以及冻害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50 cm以下全部埋土、50 cm以上枝条用双层卫生纸+微膜整枝缠枝法,具有省时、省力、安全、高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鲜食大豆适宜种植密度及其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6年进行了鲜食大豆种植密度及其对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早、中、晚熟品种适宜种植密度分别是24.0万株·hm-2左右、21.0万株·hm-2左右、19.0万株·hm-2~21.0万株·hm-2.种植密度对其相关农艺性状(分枝数、结荚数、百粒重)的影响是:结荚数>分枝数>百粒重,但密度对百粒重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论生态旅游开发与"三农"利益保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生态旅游开发方兴未艾。一方面,旅游的扶贫效应日益显现;另一方面,与山区紧密相连的农民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由此造成了生态旅游开发与“三农”利益的不协调。本文依据“实现主体利益持续互动均衡”的原则,就关乎生态旅游成败和农民生计的土地补偿、利益分配、培训与就业、社区参与等问题,提出了建立“三农”利益保障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以辽鲜一号为例,研究了鲜食大豆适宜采收期和有效积温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鲜食大豆到达适宜采收期的有效积温是相对稳定的,可以利用有效积温对鲜食大豆的采收期进行指导。有效积温法更准确、更简便、更省力,克服了生产中确定鲜食大豆适宜采收期的难题,为生产上确定鲜食大豆的适宜采收期和其在各地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9.
优质极早熟鲜食桃新品种——临桃一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桃一号由北京二号芽变选育而来,是一个集极早熟与优质于一体的鲜食桃新品种。与北京二号相比:成熟期早15d左右,山西临汾地区6月上旬完熟;着色好。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99.32g,最大单果质量136.81g;果皮底色绿白,可全面着红色至深红色,色泽艳丽,茸毛少;果肉白,肉质细,汁液多,风味浓甜,品质上。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11.75%,总酸0.17%,总糖4.860A,pH6.80,维生素C0.07mg/g,硬度4.05kg/cm2。半黏核。果实货架期长,采前落果轻,采后常温下可存放5d。早果,丰产,适应性和抗病虫性强。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比较了不预防、浸苗盘法、淋茎灌根法和药土围根法4种方法对番茄茎基腐病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不预防处理的番茄植株茎基腐病预防率最低,达21.82%,淋茎灌根法和浸苗盘法分别为81.27%和73.45%;不同配方处理的药土围根法对番茄茎基腐病预防效果不同,使用35%精甲霜灵可湿性粉剂配制的药土,药土比在(1∶150)~(1∶175)内预防率达到99.99%,对番茄苗不产生药害;药土比高于1∶150时,预防率虽高(100%),但对番茄苗会产生药害,药害率达6.1%~35.3%;药土比低于1∶175时,预防率降低,达82.5%~97.04%。因此,药土比在(1∶150)~(1∶175)对番茄茎基腐病的预防效果最佳,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