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7篇
综合类   12篇
园艺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蜜蜂传粉对长花期作物两性花成花的影响,明确昆虫传粉与作物成花及协同进化关系,为作物高产和生态安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长花期经济作物荔枝为研究对象,设棚内强化蜜蜂授粉、棚内隔离无蜂授粉和棚外蜜蜂自由授粉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不同成花阶段荔枝雌花成花数量与坐果指标.[结果]棚内强化蜜蜂授粉处理成花规律呈波浪状分布,共有3个成花峰期,中期和后期平均单穗雌花成花数量显著高于棚内隔离无蜂授粉处理(P<0.05);棚外蜜蜂自由授粉处理成花规律为先迅速上升后缓慢下降,无蜂授粉只有一个成花峰期,为初花期第1 d.蜜蜂授粉可提高相对坐果率和降低落果率,棚内强化蜜蜂授粉的荔枝单株产量分别比棚内隔离无蜂授粉和棚外蜜蜂自由授粉处理高116.99%和22.40%.[结论]通过强化昆虫传粉可显著提高荔枝成花中期和后期雌花成花数量、产量及适合度,降低落果率.除目前已知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等因素外,昆虫传粉环节也是荔枝成花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授粉方式对苦瓜果实膨大的影响,为其设施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桂农6号苦瓜为试验材料,在设施大棚内分别进行人工授粉(套袋处理)和蜜蜂授粉,连续授粉5d,每天统计坐果率;于授粉后第1、4、7、10和14 d测量果实的横径、纵径、周径和单瓜重量,计算日相对生长率;在成熟期测定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结果]人工授粉的苦瓜横径和周径在整个生育期均较蜜蜂授粉苦瓜大,蜜蜂授粉苦瓜纵径在授粉后第14 d大于人工授粉苦瓜,两种授粉方式的苦瓜横径、纵径和周径相对生长率均呈下降趋势;授粉后第1~4d人工授粉的苦瓜横径和周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蜜蜂授粉苦瓜(P<0.05,下同),授粉后第5~7 d则显著低于蜜蜂授粉苦瓜.蜜蜂授粉的苦瓜单瓜重在发育后期增重明显,单瓜重相对生长率在授粉后第5~7d迅速下降,此时人工授粉的苦瓜单瓜重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蜜蜂授粉苦瓜,在授粉后第10 d有小幅度上升.蜜蜂授粉的苦瓜坐果率较人工授粉低,但果实果型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高于人工授粉.[结论]人工授粉苦瓜前中期发育快,蜜蜂授粉苦瓜在后期发育较快,蜜蜂授粉可提高苦瓜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广西农业区位优势空间分异及其形成机制,为广西农业区划与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区位商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农业区位优势进行测算,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不同优势层次地区区位商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总体上,广西各地区的农业区位优势横向空间异质性强烈,且不同层次地区的形成机制各异.率先实现农业生产与技术服务规模化是加快现代规模化农业进程的关键点,财政支农力度不足、教育水平不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可能成为制约广西现代化农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建议]应强化总体规划布局,推进产业聚集,提高产业溢出效应;因地制宜,完善交通与基础生产设施;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突破规模化生产限制;提高财政支农效率,提升农民科技素养,实现广西农业合理布局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广西农业生产效率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广西农业生产效率.[方法]利用DEA模型对2004~2013年广西14个地市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采用Moran's I和LISA指数对其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总体上来看,从2007年开始广西农业生产效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只有北海市农业生产效率一直保持有效值;规模效率下降是广西农业生产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除梧州市和防城港市外,其他地市农业规模效率均呈不变或递减状态;区域农业生产效率发展极不平衡,呈从南向北、东向西递减空间分布格局;2012和2013年广西农业生产效率逐渐开始出现集群效应,并以北海市为中心,发生了从低—低聚集到高—高聚集效应的变化.单位农机投入、单位化肥施用强度、政府投入、教育扶持力度对广西农业生产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农业科技对广西农业生产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建议]应强化政府引导、促进经济与农业同步协调发展、实现资源互补、发展优势产业、增强北部湾经济区的辐射作用、发挥区位优势、强化空间溢出效应、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农民培训力度等,以实现广西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产业结构与家庭规模视角分析广西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从其发展规律中找出整体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途径。分别利用基尼系数、区位商、固定效应模型对其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农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但收入分布向正态分布靠拢;家庭人口规模缩小成为农民收入提高与结构调整的催化剂;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现代农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在第一产业成为专业化产业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成为产业发展农民收入无法提高的致命点。建议针对不同的地区从政策转向、劳动者素质、优化产业结构和完善基础设施4个方面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广西作为农业大省坚持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利 于提升广西农业现代化水平。基于广西地区产业结构与聚集视角下的分析,探索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为 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广西 14 个地市分为两个等级地区,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 2013—2017 年广西产业结构升级率、产业结构优化率、地区专业化程度以及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结果】 依靠北部湾发展北海市、防城港市和钦州市的产业结构升级率均超过 50%,产业结构最高增长 363%,第一产业 结构优化率、优势地区优化率均值都在 2% 以上;通过 Eviews 对自变量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处理发现,不同等级 地区产业升级趋势存在显著异质性。产业结构优化与聚集、提高劳动力素质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农业机 械化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对优劣势地区都有显著影响,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结论】统筹全面发展,缩小 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差异;加快培育生产性技术服务主体,提供高质量规模化农业科技服务;完善产业结构优 化与聚集,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快农艺与农机相结合技术的应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指导广西西瓜甜瓜产业科技创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运用SWOT分析法、关联分析法和专家分析法等,对广西西瓜甜瓜产业技术路线图进行研究,分析了产业市场需求、技术壁垒、研发需求,以及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综合专家意见,对广西西瓜甜瓜产业目标、关键性技术问题等进行凝练,制定出广西西瓜甜瓜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图,明确广西西瓜甜瓜产业技术发展路径,为有效组织科技创新活动,指导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广西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及变化趋势,提高广西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为粮食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2006—2016年广西14个地级市有关粮食生产的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经典收敛回归方法,对广西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分析其收敛情况.[结果]2006—2016年广西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年均下降1.5%,技术进步单轨损失是广西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衰退的主要原因;除南宁市、贵港市和百色市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处于进步状态外,其余11个地级市均处于不同程度的负增长状态.广西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收敛性,呈现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相对落后地区对先进地区的追赶效应,各地区间的粮食生产效率差距有望逐渐缩小并趋向于共同的稳态水平.[建议]为进一步提升广西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应加强农业科研投入,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加大强农扶粮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升级优质粮食主产区,提高空间溢出效益;加强区域交流合作,促进资源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