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5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赤桉从澳大利亚引入其它国家已超过上百年历史,它的栽培已产生了可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如何加快赤桉的育种进程,实现赤桉的遗传改良是赤桉德育工作的中心,云南省引种赤桉的历史很早,但赤桉的改良和育各工作落后,通过回顾国内外赤桉育种研究的历史,提出了云南省赤桉育种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滇楸引种简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楸(Catalpa fargesii f.duclouxii)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树种之一。60年代初,从贵州引入陕西杨陵。采用播种育苗进行繁殖。24年来,滇楸无病虫危害,无不良的气候反应,生长良好,平均胸径21.9厘米,平均树高14.11米。  相似文献   
3.
滇杨遗传改良策略初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滇杨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乡土树种,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分布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杨属树种。针对目前国内滇杨遗传改良研究几为空白的现状,对其遗传改良的途径进行了系统探讨。从滇杨的资源特点及研究现状出发,在借鉴国内外杨树遗传改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常规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系统高效、合理可行的滇杨遗传改良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松树种子园结实规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树种子园球果与种子产量变异、空间分布规律、性状变异、产量预测、败育分析、结实量与生长性状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国内主要针叶树种优树选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近10 a来国内主要针叶树种优树选择技术研究现状,当前国内优树选择主要应用了优势木对比法、生长量绝对值法和小样地法,对数量指标主要选择的是与材积量相关的因子,如树高年增长量和胸径年增长量。在此基础上对优树选择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新的观点:①系统调查地理变异,兼顾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使选择指标定量化,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选择;②对多用途树种应根据不同的育种目标分指标评价和选择,必要时也可再进行综合性选择多用途目标的优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体对华山松种子的诱变效果,为利用等离子体诱变进行植物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用150、180、210、240、270及300W6种功率等离子体对华山松种子进行诱变处理,以不进行诱变处理作对照,测定诱变后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幼苗生长180 d后,观察幼苗苗高、地径和幼苗生长变异系数,分析等离子体对华山松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180、210、240W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华山松种子发芽率分别达70.67%、74.67%和72.00%,与对照(57.33%)的差异显著(P<0.05,下同);幼苗苗高分别为8.90、8.32和8.20 cm,与对照(7.83 cm)的差异显著;幼苗地径以210W处理最粗(1.88 mm),与对照(1.62 mm)、300W处理(1.50 mm)差异显著.270、300 W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华山松种子发芽率分别为47.33%和28.67%,分别比对照低10.00和28.66个的百分点;幼苗苗高分别为7.11和7.14 cm,明显低于对照;300W处理的幼苗地径粗低于对照,且差异显著.300 W处理幼苗苗高和地径粗的诱变系数最高,分别为28.43%和24.67%.[结论]270 W以下等离子体能促进华山松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利用300 W低温等离子体诱使华山松幼苗苗高和径粗发生变异的系数较高,便于进行华山松的良种选育.  相似文献   
7.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云南松苗木培育的施复合肥和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B9601-Y2(Y2菌株)浸种2因素3水平的试验,分别在苗龄60、130和200 d时测定苗木生长量及生物量,探究施复合肥和Y2菌株对此阶段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苗龄阶段苗高最高的是施复合肥44 g·m-2与Y2菌株6.4×105CFU·mL-1浸种的组合,分别达4.66、6.90和9.48 cm。影响地径和苗高的关键因子是施肥,实际综合的因素水平最优组合为44 g·m-2复合肥和6.4×105CFU·mL-1Y2菌株浸种的组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施复合肥和Y2菌株浸种的交互作用显著地影响苗木地径的生长(P=0.015-0.0200.05),施肥对130和200 d的苗高具有极显著的差异影响(P≈0.0000.01)。  相似文献   
8.
元宝枫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收集和总结元宝枫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生物学习性、种苗繁育、造林试验、有效成分提取与分析等方面论述了元宝枫的研究现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未来重点研究的领域和建议:加强野生种质资源保护与收集;进行遗传改良研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面对市场需求,加快产品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9.
国内松树扦插技术研究进展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从影响插穗扦插生根的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论述了国内对松类扦插技术的研究.提出松类扦插繁殖的思路:加强基础研究,通过子代测定选择一般配合力高的家系或无性系,用其全同胞子代苗扦插扩繁;加强对种内扦插生根率变异性的研究,选择生根力强的无性系、家系或种源;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使用、插穗的采前采后处理、插穗母株的复幼技术等是松类扦插研究的方向;研究易生根基因转移技术和松树基因图谱构建。  相似文献   
10.
杨树抗寒抗旱育种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杨树抗寒抗旱育种的成果和进展。可得出以下结论:(1)杨树抗寒抗旱性改良基本上有两个途径:即选择天然杂种和进行人工杂交育种,而且人工杂交的育种成果远远多于选择随机存在的天然抗寒抗旱杂种。(2)白杨派树种的研究和进展远远落后于青杨及黑杨派树种。主要表现在杂交方式简单,以单交方式为主;选用的亲本有银白杨、新疆杨和山杨;在青杨及黑杨派树种的改良中,小叶杨是一个很好的抗寒抗旱亲本;(3)在杂交方式上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交到多交(三交、四交),抗寒抗旱改良和综合改良的效果随着杂交方式的不断复杂而愈来愈好。同时认为:在遗传工程、生物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杂交育种这一古老的方法仍是杨树抗寒抗旱育种最有效和最基本的手段;在已有的抗寒抗旱种质资源基础上,采用杂种作亲本,进行更复杂的杂交方式是创造杨树抗寒抗旱品种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