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3篇
农学   5篇
  8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谋干热河谷区种植热研2号柱花草关键是充分利用降水资源.实施育苗移栽是提高柱花草产量的有效技术措施,种子硬实处理和接种根瘤菌也是必要的.育苗移栽播种期为4月底,大田直播为6~7月,合理的种植方式是挖塘栽植或条状栽植.磷肥和有机肥对提高其产量也是重要的,在旱坡地极端干旱时应适时灌溉.  相似文献   
2.
依据干热河谷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点,结合生态农业在金沙江典型区域元谋干热河谷的实践经验和成果,分析、探讨了在干热河谷发展旱坡地生态农业的优势和必要性,并提出在该区域发展旱坡地生态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旨在为干热河谷区域的生态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并为干热河谷旱坡地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双赢目标寻求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台湾珍珠番石榴经在元谋金沙江干热河谷引种试验,表现速生、早结、丰产、抗逆性强,果大质优,供果期长,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4.
红地球葡萄生产上需要拉长花序,才能实现优质栽培。通过选择生产上常用的药剂开展田间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本试验已筛选出两种药剂及其最佳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5.
提高雨养型酸角坐果率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2年以来,酸角在我省金沙江于热河谷及红河流域发展速度较快,人工栽培面积近4500hm2。对楚雄州境内元谋、永仁、大姚、武定等县酸角栽培区结果树进行调查,发现坐果率较低,普遍不足1%。为此,1998~1999两年时间,我们对省农科院热经所1992年在元谋县定植的66.7 hm2……  相似文献   
6.
温室彩色甜椒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防治温室彩色甜椒病虫害,保证无公害产品的生产,特别对云南元谋温室进行了调查,发现温室彩色甜椒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疫病、根腐病、日灼病、斑潜蝇、甜菜夜蛾等多种,采取轮作,调节播种期,适度密植,防止积水,平衡施肥,生物防治,辅以高效低毒的化学药物防治,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有偿投入开发治理小流域效益及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以元谋干热河谷侵蚀沟谷-绿豆箐小流域有偿投入开发治理为例,分析了该治理模式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讨论提出了有偿投入开发治理小流域的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经济林的3种典型复合种植模式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3种复合种植模式的经济产投比、土地生产率的关系为:龙眼+台湾青枣模式〉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龙眼单作模式。其中龙眼+台湾青枣模式最高,2项指标为龙眼单作模式的1.6和3.3倍。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的生物量及其相关指标高于其它2种模式。各模式对局地小气候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中龙眼+台湾青枣模式〉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龙眼单作模式。从对土壤改良效应来看,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明显优于其它2种模式。综合3种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和龙眼+台湾青枣模式优于龙眼单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优良的品种是农业增产的内在因素,是农业生产中其他措施不可替代的重要生产资料。但是,优良的品种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才能充分挖掘良种的增产增收潜力。因此在推广良种时应结合当地的气候、土质、栽培习惯情况,根据良种的特征特性制定适宜的栽培管理方法。以‘云南瓜2号’为例,阐述了南瓜的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