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以低剂量刺激、高剂量抑制为表征的双相剂量效应关系(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在动植物及微生物中广泛存在.根据测试终点的不同,hormesis可被绘制成倒"U"型或"J"型曲线,主要表现为生物体因内稳态受到干扰而引起过度补偿的生物学效应.蚯蚓作为"生态系统的工程师",对改良土壤结构功能、提高土壤生物肥力均有积极有益影响.同时,蚯蚓作为毒理学研究中的指示生物和模式生物,被广泛应用于评价污染物的环境风险.针对蚯蚓hormesi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监测、室内生测等方法,研究了上海地区小猿叶甲的发生规律以及多种药剂对该虫的毒力大小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小猿叶甲一年发生3代,存在春秋2个发生高峰,设施栽培条件下可越冬,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发生规律相似;多种药剂对小猿叶甲室内毒力结果显示,0. 6%苦参碱的毒力最高,为0. 0781 mg/L,3%啶虫脒、2. 2%甲维盐和10%虫螨腈毒力次之,分别为0. 4824 mg/L、1. 7444 mg/L、2. 6286 mg/L,40%辛硫磷对小猿叶甲的毒力最小,为23. 0373 mg/L;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综合考虑药剂的速效性和持效性,0. 6%苦参碱6 mg/L、20%呋虫胺200 mg/L、10%虫螨腈100 mg/L、10%溴氰虫酰胺50 mg/L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60 mg/L防效较好,药后3—7 d的防效均达到95%以上。22%氟啶虫酰胺、20%啶虫脒和25%噻虫嗪药后3 d的防效也能达到90%以上,可与上述药剂轮换使用防治小猿叶甲。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6种药剂对蓟马的防治效果。[方法]选用6种不同类型的药剂对芦笋蓟马进行大田药效试验,调查药前、药后虫口密度,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结果]0.3%苦生碱AS 60 mg/kg、6.0%乙基多杀菌素SC 600 mg/kg和2.5%多杀菌素SC 350mg/kg对蓟马的防效较好,达到90%左右,明显优于其他处理;10.0%双三氟虫脲EC 2 000 mg/kg的防效次之,达到80%左右,明显优于10.0%烯定虫胺AS 500 mg/kg和24.0%氰氟虫腙SC 2 400 mg/kg。[结论]0.3%苦生碱AS、6.0%乙基多杀菌素SC和2.5%多杀菌素SC分别以剂量60、600和350 mg/kg防治芦笋田蓟马,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芦笋安全,可在芦笋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蚯蚓修复污染土壤的作用与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最大的动物区系,在维持土壤理化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有机质降解及营养矿化循环、改善微生物群落等方面有重要生态作用.此外,蚯蚓可以抵御高浓度土壤污染,对无机物和有机物污染均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利用其修复污染土壤具有环境友好、高效、低成本等优势.蚯蚓对土壤污染物的吸收积累、转化降解作用较为复杂且与多种生物、非生物因素相关.本文综述了蚯蚓修复土壤污染的潜能、影响因素及机理,同时展望蚯蚓修复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在设施栽培条件下,释放异色瓢虫防治辣椒上桃蚜的防治条件及综合防治效果,本文研究了温室条件下,异色瓢虫不同释放密度和释放次数对桃蚜及烟粉虱种群动态、辣椒生长势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色瓢虫高密度(0.31卡/m~2)释放两次对辣椒上桃蚜种群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低密度(0.25卡/m~2)释放3次和10%吡虫啉WP 450 g/hm~2处理的效果次之,而低密度(0.25卡/m~2)释放两次对辣椒上蚜虫的控制效果最差;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10%吡虫啉WP 450 g/hm~2处理的防效逐渐降低,而瓢虫高密度释放(处理Ⅱ)和低密度释放3次(处理Ⅲ)仍维持较高的防效,分别为90.04%和85.29%,显著高于药剂处理组;释放瓢虫的3个处理组的烟粉虱种群密度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显著低于药剂处理组;天敌释放组(处理Ⅱ和Ⅲ)和药剂处理组的植株生长势较好,叶片数和株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天敌释放组(处理Ⅱ和Ⅲ)辣椒产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本研究结果可为辣椒上蚜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亚致死浓度甲氧虫酰肼处理的甜菜夜蛾2龄幼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结果表明:LC20处理组的幼虫平均历期为19.25d,短于LC50处理组(p〈0.05)和对照组(p〉0.05)。对于蛹期、蛹质量和羽化率,对照组和各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随着甲氧虫酰肼浓度的增加,蛹期有延长、蛹质量和羽化率均有降低的趋势。LC50处理组在总产卵量和平均日产卵量上均低于对照组和LC20处理组,并且产卵前期有显著地延长,长达8d;而LC20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对照组的日平均产卵量和LC20处理组变化趋势相似,均在早期的日产卵量较多,随后逐渐递减;而LC50处理组的产卵高峰期后移。亚致死浓度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幼虫的相对消化率和相对生长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于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2个处理组均大于对照组。甲氧虫酰肼处理后的甜菜夜蛾幼虫的近似消化率在各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烟粉虱是一种由许多生物型组成的复合种,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不同生物型的烟粉虱在寄主范围、传毒能力、抗药性等许多生物学特性方面存在差异.利用mtDNA COI基因作标记对上海地区的烟粉虱生物型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所测上海10个代表性地区中,闵行区只检测到B型烟粉虱,嘉定、青浦和徐汇区只检测到Q型烟粉虱,其余各地区B型和Q型两种生物型烟粉虱共存.所测上海地区共45个种群中,有31个种群为Q型,占所测种群的68.9%,14个种群为R型,占31.1%.而且,大棚采集种群多为Q型(Q型占87.0%).结果说明Q型烟粉虱已在上海地区广泛存在、大量发生,并有取代R型烟粉虱成为上海地区烟粉虱主要危害类型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黄色诱虫板测报和防控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黄色诱虫板在测报和防控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中的作用和效果,为测报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绿色防控其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黄色诱虫板诱集法与常规赶蛾法调查结果比较,确定其测报的可靠性;防治效果采用测产法,将黄色诱虫板处理的水稻产量同杀虫剂处理田块产量进行比较。【结果】3个水稻品种受害情况均表现为7月份较轻,8、9月份相对较重;8月份黄色诱虫板诱集到的稻纵卷叶螟成虫最多,2周内诱集的成虫数量最高达53头/板,平均每天诱集数量为(2.86±0.43)头/板;黄色诱虫板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稻纵卷叶螟成虫诱集的效果。黄色诱虫板下部距离水稻冠层越近,诱集效果越好;同赶蛾数据相比,黄色诱虫板预测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黄色诱虫板对于稻纵卷叶螟成虫具有一定的诱杀作用,防治效果等于或好于使用杀虫剂田块的防治效果。【结论】 通过对黄色诱虫板测报和防控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进行评价,认为黄色诱虫板在测报和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氟啶脲对甜菜夜蛾生长繁殖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C10、LC20、LC20和LC40系列亚致死浓度的氟啶脲处理甜菜夜蛾2龄幼虫,研究其对甜菜夜蛾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啶脲对幼虫化蛹有明显抑制作用,随着氟啶脲浓度升高化蛹率降低,LC40处理后的化蛹率仅为对照组的37.44%;亚致死浓度的氟啶脲可导致畸蛹率和成虫畸形率增加;亚致死浓度的氟啶脲对幼虫历期、蛹重、蛹期和羽化率等指标的影响不显著,并且性别间无明显差异。在繁殖性能方面,产卵前期随氟啶脲亚致死浓度升高而延长,LC40处理组产卵前期为2.75 d;总产卵量随氟啶脲亚致死浓度升高而减少,LC40处理组的总产卵量仅为对照组的42.78%;卵的孵化率随氟啶脲亚致死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无显著差异;产卵天数也随着亚致死浓度升高而缩短,对照组和LC20、LC30、LC40处理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验证尼龙防虫网对小菜蛾的阻隔作用,设置全封闭式防虫网大棚、半封闭式防虫网大棚和用药棚3种处理,对2017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种植的两茬青菜分别进行3次调查。结果表明:防虫网全封闭的大棚,青菜上的小菜蛾幼虫种群数(0. 08头/株)和小菜蛾对青菜的为害率(3. 11%)均显著小于半封闭式防虫网大棚( 0. 13头/株; 8. 89%)。半封闭式防虫网大棚青菜产量(8 599. 95 kg/hm~2)显著低于其他2种处理棚的产量( 16 225. 05 kg/hm~2)。与用药棚相比,全封闭式防虫网大棚不仅青菜产量比用药棚略增加,而且每茬青菜可减少农药制剂使用量 3 000 g/hm~2。综上,全封闭式防虫网塑料大棚对小菜蛾具有非常好的阻隔效果,该结果可为农药的减量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