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正>氮钾泡腾片(NK Tabs Plus)是利用发泡扩散性的水稻专用新型氮、钾元素片剂肥料,成分含有氮≥25%、钾≥13%及硅元素。另外,其中功能性的物质,能促进氮、钾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作为100%水溶性氮、钾元素肥料,在田埂上间隔适当的抛施在水田中,有效成分就能均匀扩散,吸收迅速见效快,施用量少且方便,节省时间和劳动力,老人和妇女都容易施用。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水稻品种为岳优518晚稻(湖南金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供试产品为氮钾泡腾片(NK Tabs Plus,韩国恩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油菜精量联合直播同步分层施肥机械作业条件下,深浅层施肥比例对油菜根系生长、植株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等农艺性状的影响,该研究选用“华油杂62”油菜品种作为供试作物,在施肥量600 kg/hm2条件下,以10 cm定位侧深施肥CK1和机械旋耕浅层混施CK2作为对照,设置机械旋耕浅层混施-定位侧深施肥量分层比例为1∶3(FL)、1∶1(FM)和3∶1(FH)3个施肥处理,于2020年和2021年在长江中游冬油菜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分层施肥处理对油菜根系分布、耕层土壤坚实度变化、倒伏指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层深施处理能显著(P<0.05)改善油菜根系构型并促进根系下移,平均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干质量和主根长分别是CK1处理的1.58、1.47、1.29和1.16倍,是CK2处理的3.63、2.79、1.46和1.28倍,且土壤坚实度相较于CK1和CK2处理平均分别降低4.91%和15.25%。不同分层施肥处理的油菜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质量在处理间从大到小依次均为:FM、FH、FL;FH处理植株的根茎粗、倒伏角度、抗折力分别是FM处理的1.11、...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水稻秸秆还田和耕作模式对直播冬油菜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6年、2016-2017年、2017-2018年三个年度,选用6个不同油菜品种,设置稻草不还田免耕、稻草还田翻耕、稻草不还田翻耕3个处理,对油菜实收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直播冬油菜产量,翻耕模式直播油菜产量比免耕模式直播油菜产量高,杂交油菜品种比常规油菜品种产量高;稻-油轮作模式下,选用杂交油菜品种,采取水稻秸秆还田、翻耕直播能有效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4.
油菜直播方式在长江中下游得到广泛运用,为因地制宜地制定高产稳产栽培措施,探究不同环境条件下 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直播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及品质的影响,选取江西宜春、湖北荆州、安徽六安3个试验点,以中 双11号、中油杂12号为材料,设置3个密度(1.3×105·hm-2、2.6×105·hm-2、5.2×105·hm-2 和2个施氮水平(N1 90 kg· hm-2;N2 180 kg·hm-2)。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密油菜产量显著增加,高密比低密平均增产25.6%,比中密平均增产 10.8%。与N2相比,N1条件下3个试点油菜产量分别降低25.9%、36.9%和28.9%。油菜产量均通过单位面积分枝 数、单位面积主枝数和分枝角果数的提高实现增产,且单位面积分枝数与单位面积主枝角果数和单位面积分枝角 果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改变密度(或者增密至5.2×105·hm-2)对油菜籽粒含油量、芥酸、硫苷和粗蛋白含量没 有显著影响,适当减施氮肥(如在低氮的荆州和六安)能增加含油量、硫苷,减少粗蛋白。不同环境条件与栽培措施 下植株性状的综合得分差异显著,油菜植株性状综合评价指标为:地上部干物质重>单位面积角果数>分枝数>千粒 重>主枝有效长>每角果粒数>含油量。  相似文献   
5.
油菜绿肥生产应用与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传统的分散家庭养殖业逐渐萎缩,优质有机肥源随之变得匮乏,化肥用量加大,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耕地质量降低,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农民收入。油菜作为绿肥种植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一项提升耕地质量的技术措施,将用地、养地结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营养状况和性状。油菜绿肥具有成本低、产量高、肥效好、肥量增、收益大、用途多等优点。经试验,总结出适宜荆州本地区绿肥油菜的栽培技术要点及适宜的播种量为1.25 kg/亩,为当地油菜绿肥的推广做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油菜品种机收损失率及其与主要产量性状的关系,对14个油菜品种分2次重复进行了机收损失率的测定,考察了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油菜品种间机收损失率存在显著差异,品种机收产量与机收损失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6367**),机收损失率越高实收籽粒产量越低;机收损失率与株高和单株角果数均呈显著负相关,植株较高、角果数较多的品种机收损失率较低;机收损失率与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6012*),籽粒含水量越高损失率越大。建议生产上选用植株较高、单株角果数较多的丰产油菜品种,在油菜完熟期适时进行机械化收获,可降低机收损失率,达到油菜丰产丰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王汉中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得者。现为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农村部油料专家指导组组长、兼任国际油菜咨询委员会(GCIRC)理事。长期从事油菜遗传育种研究,主持了油菜高产油量国家973项目等20多项国家重点研究项目(课题),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一菜两用”油菜新品种菜臺、油菜籽产量以及经济效益,于2020-2021年开展10个菜用油菜品种在采主薹和不采薹条件下的产量与效益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合理的栽培技术,摘取主薹后19崇11-2每667 m2菜薹和油菜籽产量最高,分别为769.94、163.16 kg,其采薹后再生能力较强,可以确保既采收菜薹又收获籽粒,且油菜籽产量不减,每667 m2净收入增加1 125.33元,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较适合“一菜两用”;狮山2017熟期较早,苗期短,为提早菜薹上市时间,可作为早熟品种推广。苗期天数与菜薹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如选择苗期天数短的油菜品种,虽菜薹产量较低,但上市初期单价较高,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