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6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8篇
  6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环境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当今环境教育发展趋势之一,因此,在高校中不仅要重视环境专业类的教育,更要注重对大学生环境教育的普遍展开和环境伦理观的培养.通过对校园环境问题的调查及分析,提出完善高校环境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指出景观建筑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源动力。景观铺装是城市园林中采用天然或人工铺筑材料,采用先进技术,以一定形式铺筑在地面上形成的一种表面形式。景观路面设计可以美化空间,大大提高景观艺术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景观路面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建立畜群结构模型的目的是评价管理、政策、价格、技术进步对肉羊养殖的经济影响,对研究和推广活动进行评价。本文用羊群结构模型对两种春羔生产方式和1种冬羔生产方式进行了技术经济效益分析比较。结果是冬羔生产比两种春羔生产方式每只生产母羊的净利润分别增加10%和27%。结论是实行冬羔生产可以提高定居牧民冷季舍饲牲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采用硫酸水解法(aldito-acetate procedure)、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蒸爆过程中毛竹材加工剩余物纤维聚集态结构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毛竹材加工剩余物经蒸爆处理,60%左右的半纤维素水解,木质素低分子化且裸露到纤维表面,易被80%乙醇及木质素溶剂提取,从而实现毛竹材加工剩余物主要组分的有效分离.(2)毛竹材加工剩余物经蒸爆处理,80%乙醇抽提物得率提高,综纤维素得率减少,木质素含量减少:葡萄糖相对含量增加,半纤维素降解明显.(3)210℃处理10 min和220℃处理10 min的蒸爆浆的化学组成变化几乎没有区别,但两者与200℃处理10 min差别较大,210℃处理10 min是毛竹材加工剩余物适宜的处理温度.(4)FTIR结果显示蒸爆处理后在1040~1060 cm-1区的吸收峰分裂为明显的2个峰表明半纤维素降解,1166 cm-1处的吸收强度明显减弱,表明C-O-C键有不同程度的断裂.X-身寸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毛竹材加工剩余物蒸爆处理后纤维素相对结晶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水平携带床气固两相流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研究氩气和生物质颗粒(玉米秸秆粉末)流在水平携带床热解管中的运动规律,设计了水平携带床透明冷态模拟装置。以油雾粒子为示踪粒子,利用PIV技术(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氩气流在水平携带床管内的速度分布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在氩气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对水平携带床管内加入生物质颗粒后的流动速度进行了PIV测量。结果表明,氩气流在到达距离管道入口大于400 mm的区域后已经较为稳定,处于充分发展区;氩气流的速度分布是对称结构,在雷诺数为1695时,其速度分布形状明显不同于层流的抛物线形状,是更加接近于紊流速度分布形状。而相同氩气流量条件下,生物质颗粒速度分布是非对称形状,中心部位生物质颗粒运动速度明显低于气流中心速度;在整个水平携带床内,生物质颗粒都是处于被加速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油松(Pinus tabuliformis)过密林分采取超强度间伐试验,结果表明,对过密林分实施超强度间伐不仅可极大地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和卫生状况,而且能促进保留林木快速生长发育,对提高林木质量、增加单位面积林木生长蓄积,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入侵都十分有利,超强度间伐27年后,Ⅰ、Ⅱ级木所占比例为71%~75%,比常规间伐区高46~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要实现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手段十分重要。本文对我国林业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利用层流炉研究闪速加热条件下生物质粉热解挥发特性的实验过程中,生物质细粉的稳定加入与否直接影响实验数据的获取.为满足层流炉实验中在极小喂料速率下的稳定喂料要求,设计了一套震动式气流携带喂料器.该喂料器中生物质粉在振动电机的作用下呈流动状态,携带气流将其携带至反应区中.利用PIV技术进行了层流炉内生物质粉运动规律的冷态测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加料装置具有连续稳定的加料特点,加料速率稳定在0.0399g/min左右.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我国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滞后的问题,在深刻理解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应用终极目标,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完整性与简明性、系统性与层次性、动态性与稳定性、可行性与可比性和现实性与导向性原则之上,采用文献综述与专家咨询方法构建针对水稻作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专家组合多重相关法进行主观赋权研究。系统构建了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并基于专家组合的多重相关主观赋权方法分别对3个层次指标进行赋权,确立了每个指标的主观权重。本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推动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研发更具目标性和指向性;基于专家组合多重相关法的应用集中了专家的整体意见,克服了传统主观赋权法存在个别专家差异性引起偏差的弊端,可为科学开展各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综合评价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种植年限对紫花苜蓿地土壤pH值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科学评价种植苜蓿的改土效应和提高苜蓿对土壤磷素养分的利用效率,以1年生、2年生、3年生、4年生和6年生紫花苜蓿地为试验对象,研究了种植年限对盐碱地土壤pH值和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pH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6年生苜蓿地较1年生苜蓿地土壤pH值下降了O.13;在0~40cm土层内,土壤pH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升高,但40~50cm土层土壤pH值出现明显的下降.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高于非根际,二者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先升后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地各土层土壤pH值与土壤磷酸酶活性均呈负相关,表明试验条件下土壤pH值降低有利于土壤磷酸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