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4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近年来,在我县天麻生产中,我们采用天麻种子直播有性繁殖技术、代替过去的无性繁殖栽培法,既省工省时提高了产量,增加农民收益,又减少了木材的采伐量,有益于淮河源头的桐柏山区的水工保持,获得了双重收益,缓解了菌林矛盾.因为天麻有性繁殖技术使用的是茎粗3~6cm的枝桠、小材及阔叶落叶,每0.5m2的栽培穴当年可获得4kg左右的种子麻,次年冬每穴可获得成品箭麻20kg左右,每穴效益在400元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推广使用的大袋立体栽培香菇法,由于养分充足,贮水量大,在北方秋末至早春的干燥气候环境中,采取小棚、强光、排湿等育菇措施,表现出产量高、花菇率达80%(其中明花菇可达30%)等优势.因此,该技术目前正从豫南的泌阳、西峡、桐柏为中心向河南省内外辐射,泌阳、西峡已形成以香菇产销为主,客商云集、多业兴旺的新局面.然而由于老区的连作和新区的技术跟不上等因素,发菌成品率前者不断下降,后者很不稳定,降低了最终的经济效益.为解决发菌期污染率高的难题,笔者从1996年开始与协作者联合推广接种后外套袋及一些非常规的技术措施,取得成品率95%以上的效果,并迅速推广到兄弟县、市的香菇产区,获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料袋灭菌及搬运防杂 大袋栽培系指区别于古田模式(17×55cm袋),采用24×55cm的厚袋(每千克  相似文献   
5.
有性繁殖种天麻使用的是茎粗3~6厘米的枝桠、小材及阔叶树落叶,每0.5平方米的栽培穴当年可获得约4公斤的种子麻,次年冬每穴可获成品箭麻60公斤左右,穴效益约400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野生灵芝因其资源有限,近年来价格不断上扬.笔者利用短段木段与玉米套种,其单产高于拱棚畦栽,所产灵芝木质化程度高,光泽好备受商家青睐;尤其是解决了食用菌与农作物争地的矛盾,利用玉米叶为灵芝遮阳,减少了因搭建遮阳设施的用工及投入成本.  相似文献   
7.
王桂富 《食用菌》1993,15(2):32-33
我国北方的大部分水稻区都采用温室育秧。温室是砖木结构,一个可育500盘秧苗的温室要投资3000~4000元,而年利用的时间仅半个月左右,每年闲置11个多月。为充分提高温室的利用率,我们用育秧温室进行周年栽培食用菌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一年赚回的钱可建造近2个温室。现将有关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桂富  任仁  桂丽 《食用菌》2013,35(1):52
近年来,豫西、豫南的西峡、桐柏等地引进推广春栽香菇的免割袋栽培技术,由于免去了割口放苗的烦琐工艺,香菇栽培才真正实现了规范化和工厂化,年栽培万袋以上的农户数不胜数,年栽培十万袋以上的香菇专业户逐年增多,香菇栽培真正迎来了革命性的高潮.但是由于气温变暖和免割袋香菇使用的双层塑料袋等因素,近两年出现了越夏成品率低,夏季烂棒率高的越夏风险,仅2010年夏季,桐柏县免割袋香菇平均越夏损失30%左右,一些因在山北坡摆放越夏、通风差的农户,甚至全军覆没,给菇农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经济损失惨重.笔者从2010年开始引导部分栽培大户选择在杨树林内越夏,采取喷带雾化水降温,改变菌袋码放方式等综合措施,使越夏成品率达到100%.现将相关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食用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