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2.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土壤改良及切花玫瑰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复合微生物菌剂在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设施大棚栽培试验方法,研究自制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及切花玫瑰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处理中,施用80L/667m~2复合微生物菌剂+1 000kg有机肥+常规施肥减20%的效果最好,pH及土壤电导率(EC)降低,分别为6.92和0.88ms/cm;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多样性及数量提高,速效钾、速效磷和碱解氮分别为0.42g/kg、0.26g/kg和137.80mg/kg,有机质含量为26.69g/kg;细菌与真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06 5和0.173 1,细菌与真菌数量分别为7.40×10~6 CFU/g和4.02×10~4 CFU/g;鲜切花总产量和A、B级花比例最高,分别为2 058枝/10.5m~2和38%;渗水深度增大,≥28cm。复合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活化被土壤固化的养分,有效促进养分转化,调节土壤酸碱性,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玫瑰鲜切花的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3.
出耳期金耳的杂菌感染是制约金耳代料栽培的主要因素。采用ITS2高通量测序和形态学鉴定,对出耳期金耳感染的真菌群落种类和比例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袋料栽培金耳出耳期感染主要真菌群落有子囊菌门(Ascomycota)木霉属(Trichoderma)、镰刀霉属(Fusarium)、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考克娃酵母属(Kockovaella),其中木霉属(Trichoderma)相对丰度最高,在三个样本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3%、35%和19%。对分离得到100个菌株形态学鉴定,其中主要为木霉属(Trichoderma)、镰刀霉属(Fusarium)和青霉属(Penicillium),且木霉属分离菌株数最多,有75株。  相似文献   
4.
昆明香菇夏秋季栽培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集成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明是我国香菇夏秋季栽培最适宜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试验与示范推广,选育出适宜昆明栽培、受市场欢迎的香菇优良品种,探索出一套适宜昆明推广的香菇夏秋季栽培配套技术,对促进高原特色夏秋季香菇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昆明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辖区内12个县(区)、4个开发区、1个度假区的食用菌种植、生产、加工单位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基本情况1)生产概况。昆明辖区主要有香菇、平菇、金针菇、双孢菇、巴西蘑菇、人工鸡枞等品种,2013年食用菌总产量为6375 t,生产规模共计943.5万棒,10 000 m2,总产值达1.178亿元,从2011年到2013年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没有产量在1万吨以上的县(区),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灌溉输水管网中的弯管与三通管组合形变件的局部阻力及其相邻影响特性。【方法】采用Realizablek-ε模型对不同雷诺数、管径比、分流比和相对间距下的组合形变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局部阻力系数和相邻影响系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相对间距下的流场分布。【结果】弯管—竖直支管的局部阻力系数ζ01和弯管—水平支管的局部阻力系数ζ02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ζ01、ζ02随分流比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随着管径比的增大,ζ01、ζ02均呈减小趋势,且ζ01的减小幅度更加明显;随着相对间距的增大,ζ01、ζ02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弯管—竖直支管的相邻影响系数C01和弯管—水平支管的相邻影响系数C02随雷诺数、管径比、分流比和相对间距的变化呈不同的变化规律。局部阻力系数和相邻影响系数的变化取决于弯管二次流的发育、竖直支管涡流与水平支管涡流之间的相互作用。【结论】分流比、管径比、相对间距是弯管与三通管...  相似文献   
7.
针对银耳属普遍存在的伴生现象,对银耳属各种菌与其伴生菌的关系,及在人工栽培中菌种制备的应用研究进行介绍。对照已研究较清楚的银耳,对银耳属中可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在基础研究及栽培技术研究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随着草莓栽培面积及范围的不断扩大,各类病害接踵而来,草莓根腐病作为草莓种植业中的重要真菌性病害,在草莓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地发生。为明确国内外引发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多样性及其分类学地位,对全球引起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综述了田间症状、组织分离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主要有常规PCR、巢式PCR、多重PCR和实时定量PCR)等的草莓根腐病病原菌检测方式。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用于生物防治的拮抗微生物、生物防治剂/杀菌剂和植物源提取物进行了论述。以期为研究人员在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分离、科赫法则验证、分类鉴定及生防菌的分离与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