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海南省昌江县辣椒地肥力情况及当地辣椒施肥现状,在当地辣椒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采用田间对比试验,分别研究氮、磷、钾单一缺乏及不同施氮水平对辣椒产量及单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辣椒产量形成的最关键因素,钾肥则主要影响辣椒单果重的形成,而氮磷钾营养合理搭配更有利于辣椒产量及单果重的提高。另外,昌江县当地农户施肥习惯中,存在氮肥使用量过大的问题,氮肥用量在270 kg/hm2左右就能达到其常规施肥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辣木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辣木产业在品种选育、种植栽培、应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在辣木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产品质量、产品开发和市场环境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我国辣木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在阐述辣木开发利用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辣木产业发展的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指出了辣木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试验,在香蕉假植大苗培育过程中分别喷施浓度均为20 mg/L的赤霉素、复硝酚钠、胺鲜酯、α-萘乙酸钠等植物生长促进剂,以喷施清水为对照,通过不同处理假植大苗生长、物质累积及生理指标的分析,明确不同植物生长促进剂在香蕉假植大苗调控的作用。结果表明,本试验采用的4种植物生长促进剂对香蕉假植大苗培育的调控作用不同。与对照相比,叶面分别喷施20mg/L赤霉素、复硝酚钠均能有利于香蕉假植大苗假茎高及叶面积增加,提高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含量,且以上两种植物生长促进剂平均提高叶绿素含量26.46%;喷施20mg/Lα-萘乙酸钠能提高假植苗假茎粗,提高干物质累积量16.11%积及吸氮量9.95%,促进氮磷钾养分吸收。叶面喷施赤霉素、复硝酚钠、α-萘乙酸钠和胺鲜酯均能显著提高香蕉假植大苗抗性,平均降低丙二醛含量14.64%、提高脯氨酸含量64.36%和SOD含量16.74%,且赤霉素还能显著提高POD含量82.13%。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香蕉适宜机械化操作的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密度(P)(P1:2190株/公顷、P2:2340株/公顷、P3:2520株/公顷)为主区,行距(R)[ R1:(宽行5.10米+窄行1.00米)、R2:(宽行4.80米+窄行1.30米)、R3:(宽行4.50米+窄行1.60米))]为裂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香蕉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R能显著影响香蕉株高和茎围,P和R对香蕉单产、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1、P2香蕉单产较P3分别显著提高10.29%、10.88%,P2总产量较P1显著提高6.62%;R3单产、总产量最高,R1单产、总产量最低。分析产量构成可知,R3能提高香蕉商品蕉采收率;P1、P2单果重较P3显著提高,R3单果重较R1、R2 分别显著提高21.23%、4.44%。P1果指长较P3显著提高,R2、R3间果指长、果指围显著高于R1。P和R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均无显著影响。P3可滴定酸含量较P1、P2显著提高,P1、P2维生素C含分别较P3显著提高19.38%、15.78%;R3较R1显著提高维生素C含量8.77%。综上所述,宝岛蕉品种种植密度为2340株/公顷,宽行4.5m、窄行1.6m时,香蕉农艺性状、产量、商品蕉采收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含量最高,试验结果为今后宜机化栽培的香蕉种植密度和行距的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模拟大田淋溶,探讨有机氮替代部分无机氮下减氮对宝岛蕉苗期生长及肥料氮素去向的影响,为宝岛蕉苗期氮肥科学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在有机氮替代30%无机氮条件下,设减氮比例为0(CO)、10%(CO-10)、20%(CO-20)和30%(CO-30)4个减氮处理,同时设不减氮纯化肥处理(CF)及不施氮肥对照处理(CK),测定比较不同处理宝岛蕉苗期生长指标、物质累积量和肥料氮素去向的差异.[结果]与CF处理相比,有机氮替代30%无机氮条件下,减氮30%以内以有机无机复混肥施用能平均提高茎围13.27%和新生叶总面积20.81%,平均提高整株干物质累积量26.50%和壮苗指数46.05%;增加氮素在作物吸收和土壤残留中的分配比例,从而降低氮素损失.其中,CO处理能显著增加宝岛蕉苗期叶绿素含量10.20%和整株吸氮量14.77%(P<0.05,下同);CO-20处理对叶绿素含量和整株氮吸收量无显著影响(P>0.05),CO-30处理则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和氮素吸收量.与CO处理相比,CO-10、CO-20和CO-30处理均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和氮素淋溶损失率,平均降低15.26%和20.06%;且减氮20%以内施用不影响宝岛蕉苗期生长、干物质累积及氮素在作物吸收和土壤残留中的分配比例.[结论]在宝岛蕉苗期种植中,就香蕉生长和肥料氮素去向而言,有机氮替代30%无机氮下减氮20%施用是较适宜的有机无机配施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盐胁迫下香蕉的生理特性与转录组变化,以‘宝岛蕉’幼苗为材料,设置盐胁迫和正常(对照)处理,分别测定‘宝岛蕉’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根系活力、MDA、SOD和POD活性,脯氨酸和膜透性等与逆境相关的生理指标的变化,并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KEGG等分析。结果显示,盐胁迫下‘宝岛蕉’MDA、SOD和POD变化非常明显,与对照相比,植株受到盐胁迫后的MDA活性升高了2.64倍,SOD活性升高了1.75倍,POD活性升高了1.77倍,而可溶性蛋白、膜透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较少,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也不显著。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盐胁迫处理样品上调基因1 113个,下调基因2 265个,对差异基因进行GO注释和功能富集性分析,有3 378个差异基因注释到数据库中。KEGG分析结果表明,有691个DEGs分布在19个代谢途径上。盐胁迫条件下共注释到48个差异表达转录因子,包括WRKY、MYB、NAC和bHLH等多种类型。研究结果为候选抗性基因的挖掘和筛选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缓释肥料棒对香蕉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缓释肥料棒在香蕉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设置了常规施肥(CT)、缓释肥料棒(F1)、缓释肥料棒减施20%(F2)和不施肥处理(CK)4个处理,分析了各处理对香蕉株高、茎围、叶片数、养分积累量、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F1处理的总叶片数较CT处理显著提升6.55%,氮素积累量较CT处理提高了2.36%; F2处理磷、钾的积累量较CT处理显著提高了14.13%,24.40%。与CT处理相比,缓释肥料棒处理能显著增加单株产量16.9%~17.63%,香蕉可食率较CT处理显著提高了6.46%~10.06%,但对香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无显著影响。因此,综合考虑香蕉生长发育、养分积累、产量、品质以及施肥次数,缓释肥料棒减施20%为供试条件下最优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8.
氮磷水平对辣木长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辣木生长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为明确辣木养分需求规律及最佳施磷量提供理论基础。以印度辣木(Moringa oleifera)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土与椰糠混合基质培养,观测不同施磷水平(0、125、250和375 mg kg-1)下辣木株高、茎粗、干物质量及根冠比的差异,并分析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含量及累积量。结果表明:辣木的株高、茎粗及干物质累积量均随施磷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且当磷施用量为375 mg kg-1时,辣木各生长指标为最大值,其株高、茎粗及干物质累积量分别为不施磷处理的2.9、2.6和13.8倍。此外,多施磷肥可有效促进辣木根冠比及生物量的提高。供磷水平与辣木生长指标、养分含量及累积量都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375 mg kg-1为本试验条件下最佳供磷水平,但实际生产中磷肥的最适田间用量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采用整株肢解法,研究不同生育期宝岛蕉全株及各器官(根、球茎、假茎、叶及果轴、果实)干物质及NPK养分累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收获时宝岛蕉干物质及NPK累积量分别为5.73kg/株、108.07g/株、15.53g/株和440.36g/株。宝岛蕉干物质及NK养分均在花芽分化期前累积缓慢,干物质及N均在花芽分化期到幼果期累积迅速,而K在花芽分化期后累积迅速。P分别在花芽分化期到幼果期、幼果期到收获期累积缓慢、迅速。另外,叶片和假茎是宝岛蕉现蕾前主要的干物质和NPK累积器官;果实发育时,果实干物质、NPK养分累积迅速,以上累积量分别占收获时全株的63.45%、21.89%、34.45%和20.15%。因此,宝岛蕉生产中应重施氮钾肥,少施磷肥,氮磷钾肥分别侧重在花芽分化期到幼果期、幼果期到收获期、花芽分化期后施入;而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氮磷钾养分的充足供应是宝岛蕉高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研究白天遮荫及晚上补光对香蕉假植大苗培育的影响,为确定最佳育苗光照条件提供理论依据。以巴西品种香蕉组培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香蕉假植大苗的假株高、假茎粗等生长指标以及叶绿素、丙二醛、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适当的遮荫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抗逆性;而白天遮荫60%,晚上补光4 h,可以弥补白天遮荫导致的光照不足,使假植大苗保持较好的长势,且其叶绿素含量较全光照(CK)提高15.48%,还能显著降低香蕉假植大苗丙二醛含量,较CK处理降低22.25%,脯氨酸含量较CK提高41.80%,明显促进抗性酶POD和SOD活性增加,分别为CK的1.48及1.30倍。为本试验条件下得出较适宜香蕉大苗生长的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