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冈46A是贺家山原种场引进的一个大穗型籼稻不育系,由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所配制组合已达十多个,它为我国杂交水稻的增产增收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多年对冈46A的制种实践,总结优质稳产高产的栽培技术,一般正常年份繁殖产量可达3t/hm^2以上,制种产量可达3.75t/hm^2以上。现将稳产高产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不同浸种处理对北繁榨菜青皮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北繁榨菜青皮种子作为研究材料,经过不同浓度(50mg/L、100mg/L、200mg/L、300mg/L),赤霉素(GA3)浸种预处理后测定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试验结果表明:100mg/L的GA3浸种24h处理能显著提高种子活力。其中发芽势提高16.2个百分点,发芽率提高了16.0个百分点,发芽指数提高5.5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机械原理是高等学校机械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结合机械原理教学的特点,探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此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旨在明显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贺研2号是全能豆角与丰产2号的杂交后代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豇豆新品种。春季栽培全生育期90~100 d(天),播种至始花45~50 d(天),播种至始收55~60 d(天);夏季栽培全生育期70~80 d(天),播种至始花40~45 d(天),播种至始收45~50 d(天)。豆荚淡绿色,荚长54~59 cm,横径0.84~0.86 cm,单荚质量24.5 g左右,荚条粗细匀称,无鼠尾,不易老化,鲜食口感佳。春季栽培每667 m2产量2 300~2 600 kg,适宜春季及越夏延秋栽培。  相似文献   
5.
豇豆新品种贺研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研1号是从常德收集到的农家资源贺H-18中选择优良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极早熟豇豆新品种.春季栽培,全生育期80~90 d,播种至始花40~45 d,播种至始收50~55 d;夏季栽培,全生育期70~80 d,播种至始花30~35 d,播种至始收40~45 d.豆荚淡绿色,荚长约71 cm,荚横径0.88~0.93 cm,单荚质量25.8~27.4 g,荚条匀称,商品性好,鲜食、腌制皆宜.抗病性中等,前期产量18 t·hm-2左右,总产量33~36 t·hm-2.是适于城郊蔬菜种植区作春提早鲜荚上市栽培的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6.
简述洞庭湖区榨菜产业发展现状;分折影响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提出促进洞庭湖区榨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市场引导,优化种植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培植加工企业,拓宽销售渠道,科学种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棉秆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建设资源节约型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8.
利用春豇豆接茬秋黄瓜栽培,可以大大提高菜农的经济效益。湖南省贺家山地区春豇豆一般于4月上旬播种,4月下旬定植,6月上旬始收,7月上旬采收结束,每667m^2产量1500kg,按每千克1元计算,每667m^2产值1500元。秋黄瓜于7月上旬播种,7月下旬定植,9月初始收,10月初采收结束,每667m^2产量5000~6000kg,按每千克1.2元计算,每667m^2产值6000~7200元。两茬相加每667m^2年产值7500~8700元,扣除各种成本约2000元,每667m^2年纯收益可达5200~6700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豇豆在长江流域一年可以栽培两季,但忌重茬,不能连作,土地利用率低;生姜不耐强光,前期生长正处于炎热的夏季,需要进行遮阳栽培。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种业科学研究所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豇豆生姜套作高效栽培技术,豇豆一般每667m^2产量1500~2000kg,产值1500~2000元;生姜一般每667m^2产量1000~1500kg,产值1000~1500元。  相似文献   
10.
从机械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出发,根据专业特色和结合课堂内容探讨了进行机械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并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环节及课外科技活动4个方面详尽论述了机械类基础课程的改革举措。通过改革,几年下来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