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5篇
  2003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温度和光照对马铃薯微型薯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铃薯的块茎形成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匍匐茎的形成;二是匍匐茎的顶端膨大形成块茎。由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形成的脱毒微型薯,在形态建成上与大植株的块茎形成方式有所不同,它是由试管苗腋芽直接形成,主要依靠腋芽细胞的分裂及其相继膨大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都需要各种营养物质、能量、植物激素向腋芽运转和积累才能进行,才有形成块茎的可能。这一切物质来自于试管苗在培养过程中的贮备,以及在诱导过程中提供的诱导  相似文献   
2.
不同糖类和BA对马铃薯(S.Tuberosum)试管薯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3.
种子催芽是茄果瓜类蔬菜育苗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它保证种子在吸足水分后,促使种子中的养分迅速分解运转,供给幼胚生长,使种子发芽后快出  相似文献   
4.
译文摘登     
国外蔬菜科技利用太阳能防治病虫害 此法是利用夏季高温农闲期,通过施用有机物、注水、地表覆盖塑料薄膜等综合处理,利用太阳能提高地温达40~45℃,持续8~14天,以热消毒方式进行杀菌、杀虫、除草,同时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并维持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生态体系。 具体做法首先是清除前茬作物收获后遗留的残渣,充分深耕后做畦,将稻草、麦秆等有机物(每100m21~2t)和石灰氮(每100m2 100kg)混合施入畦内,用塑料薄膜覆盖后注水,封闭大棚。消毒完毕后除去薄膜并预防再次侵染病虫害,如设置排水沟,农兵种苗消毒等。此法可大幅度降低十字花科根肿病菌、根…  相似文献   
5.
植物激素对微型薯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素IAA,NAA能促进微型薯个数和重量的增加,其处理的最佳浓度分别为2.0ppm和3.0ppm,2,4-D效果不显著;3种激素的效应大小为NAA>IAA>2,4-D;细胞分裂素对微型薯数和成薯指数的影响均呈抛物线形式变化,BA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1.59ppm和10.04ppm,KT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4.72ppm和12.63ppm,ZT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0.75ppm和10ppm,其效应大小为BA>KT>ZT;ABA促进了块茎数和成薯指数的增加,但没有达显著水平;乙烯利处理能极显著提高微型著数和成薯指数,且以20ppm为最好;GA抑制微型薯的形成,且产生丛生枝;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微型薯形成的效果不同,香豆素促进块茎形成,而BR和PP_(333)只在低浓度(0.1~1.0ppm)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助壮素抑制微型薯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不断繁殖的马铃薯枝条在含有2.0mg/l苄氨基嘌呤(BAP)+6%蔗糖(8小时和24小时光照)的培养基中继代培养,6~8周内可诱导形成微型薯。BAP促进块茎形成的效果在短日照下比常日照更好。短日照下大多数块茎在琼脂表面形成,长日照下块茎在琼脂中形成。在培养基中加入矮壮素(CCC)对促进块茎形成的效果极差,但CCC加强了BAP导致在琼脂块茎上面提早形成的效果。在培养基中不加激素的情况下,块茎最终发生在4~5个月,短日照下比长日照下形成得早。经一段长日照培养然后给予短日照和低温处理并不加速块茎的形成。脱落酸(ABA)对块茎形成的效果很小,赤霉素(GA_3)强烈抑制块茎形成。密封的培养容器也抑制块茎形成,但如果培养基中引入乙烯吸收剂则抑制会清除。  相似文献   
7.
从2000年起引进十几份国外耐寒黄瓜品种,经过连续3年的试种、对比、示范,筛选出三个耐寒性强的品种,在此作一简介。1日本寒春早三号黄瓜已连续3年在东北、华北、西北、长江流域等地区布点试种,均取得良好效果,该品种适应冬春保护地栽培,极早熟、极耐低温,耐弱光,在10~14℃低温下仍能正常生长,高抗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及角斑病、炭疽病。1.1主要特性生长势强,叶片中小,主蔓结瓜为主,透光性好,第一雌花生长第2-3节,瓜码密,回头瓜多。瓜条长35~45cm,横径3~3.5cm,瓜把短,2~3cm,瓜条顺直,色深绿,瘤显著,密生白刺。质脆味甜,品质优,商品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秋莴笋栽培面积逐年增加,对改善品种结构、丰富市场花色品种起到很大作用。但秋莴笋在栽培过程中易产生抽薹、裂口、低产等现象,影响了商品的质量和产量,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将其关键技术简介如下: (一)选择适宜的品种与播期秋莴笋应选择低温性强、不易抽薹、优质高产的品种,如“新疆白尖叶  相似文献   
9.
植物激素对微型薯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相似文献   
10.
氮源对马铃薯微型薯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云海  蒋先明 《马铃薯杂志》1991,5(4):199-203,2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