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学   9篇
园艺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多年以前,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教授说过:“刘传刚是块搞盆景的料。”其时,刘传附拜在教授门下不久,他便以一盆枫树组合《雪压冬林》,夺得海峡两岸盆景大奖赛金奖,一时名声大噪。此后,他更是连连获奖,以至同好戏称他是“捞奖专业户”。1993年3月,为了寻求盆景事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毅然走出他从  相似文献   
2.
《蝉噪疏林》(图1)这件作品的桩材是朋友让的。朋友名叫阿广,海口永兴镇美校村人。美校是海南著名的盆景(桩材)村,上世纪末,全村几乎家家上山挖树,一个村子正经做农活的剩不了三五家。"一盆盆景半栋楼",虽说有些夸张,却并非虚言。盆景桩材大多是不招眼的灌木、小灌木,有的匍匐在地任人畜踩踏,有的于石头缝里艰难求生,生命的坚韧倒是令人赞叹,但都是成不了大器的,庄户人家即便寻凳子脚桌子腿也琢磨不到它们头上,早些年随便挖,没人说不。后来政府为保护生态,不让挖了,  相似文献   
3.
我与盆景     
我与盆景的初次相识,时间:1978年;地点:湖北沙市。那年我得了鼻咽癌,在武汉同济医院放疗化疗,弄得头上一根毛也没有。出院后有段散淡的日子,一天走到市委花房,看了好些玫瑰、茶花、海棠;突然一盆五针松撞入眼帘至今记得那虬曲的干、苍劲的枝、青翠的叶,面对那盆树,刚出院的我,不由不想到生命的曲折与坚韧。  相似文献   
4.
在海南乐东县城,大人小孩都知道一老一少两个“得了树头病”的人,老者名叫何剑群,少者叫林清。何先生今年70岁,出生于南洋富商家庭,1947年辗转归国。少时他曾随爱好园  相似文献   
5.
我与盆景     
楚风园,位于海南省海口市凤凰花城内,现有博兰、香兰、雀梅、金银花等各类成型、半成型盆景数百件。园主胡某,湖北松滋人, 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新闻副教授,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海南省盆景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胡某虽供职于省委机关,然于仕途淡然,惟喜舞文弄墨,于盆景根艺尤其痴迷。2000年租得一块地儿创建楚风园,亲手制作盆景百余件。有盆景作品和盆景鉴赏文字见诸报端。艺术上主张以材施艺、因树造型,以为自然之树、之山水乃上帝造物,只能“模仿”其万一,盆景创作的所谓“高于自然”,无异于痴人说梦。  相似文献   
6.
马文其的《丝绸之路》(见照图,引自《北方盆景》一书,苏本一等编著),是一件沙漠盆景。它虽然没有青山绿水和鸟语花香,也没有乡村景色和城市风光,却能令人百看不厌。其艺术感染力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7.
时下盆景界流行"树看四面"的说法,颇有些不以为然。艺术品一般看一面,有看两面的,如有些雕塑,倘四面都好看,那是四面佛。窃以为,作为艺术品的盆景,至多也就看前后两面吧。而《楚风》就是棵两面都能欣赏的树。这棵树的桩材1994年秋某天得到。桩相当不错,匍匐的干左伸后昂然扬头,曲折蜿蜒,天然一种风韵。玩盆景的,有了棵好桩,谁不宝贝似的!我连夜打理,疏干剪枝顺根盘,还在干枝截口抹了防腐剂,在根部伤处用了生根粉,然后  相似文献   
8.
读刘传刚先生的盆景,常有清风扑面的感觉。这盆《阅尽人间春色》,飞扬流畅,雄浑壮丽,读来只觉春色漫漶,苍翠盈怀,自然亲切,意会无穷,令人凡俗之气茫然无存。  相似文献   
9.
刚过不惑之年的盆景艺术家刘传刚,近年来不断求索,着意创新,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和浓郁书卷气的盆景佳作,逐步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奖,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0.
欣赏刘传刚先生的《赶春潮》,琼岛春色,椰林涛声纷至沓来,心中不由涌起一种期待已久的喜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