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西葫芦又称美洲南瓜,现已成为保护地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该瓜以其质地脆嫩、味道鲜美、富含营养等优点,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我地利用大棚设施进行西葫芦春季早熟丰产栽培,发展规模迅速扩大,不仅满足了人们淡季上市蔬菜的物资需求,而且其价格较  相似文献   
2.
花生白绢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白绢病在临沂市已成为为害花生的主要病害。该病以菌核和菌丝体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侵染期越冬菌核、菌丝体萌发成菌丝或产生芽管。从花生根茎部表皮或伤口侵入,形成初侵染;7—9月份气温在20~35℃时,由于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该病发生迅速。其暴发成灾的关键因素是气候条件;同时病情与品种、栽培管理也存在密切关系。花生田间湿渍、杂草丛生、生长茂密和连作以及其他病虫为害均有利于发病;防治要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实行抗病育种、轮作、改良土壤、加强栽培管理等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和减轻为害。另外,播种期药剂拌种、发病期进行药剂保护也是控制该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栗瘿蜂(DryocosmuskuriphilusYasumatus)是山东省板栗产区的主要害虫。近年在临沂等地为害日趋严重,严重影响板栗产量和品质,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控制该蜂扩大蔓延,摸清其发生规律,探求有效防治途径,1999~2001年作者对该虫进行了观察研究。1发生规律1.1生活史栗树萌芽前于果枝上罩纱网饲养,室内将新瘤和上年枯瘤置于纱罩内保温保湿培养,观察栗瘿蜂世代变化和习性。通过连续3a观察,栗瘿蜂在试验区内1a发生1代,以初龄幼虫在被害寄主新梢栗芽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栗树抽梢时栗瘿蜂开始活动,并在新梢上形成小型瘿瘤,幼虫在其中继续为害…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近年来,保护地黄瓜越来越受到广大菜农的青睐。由于受传统认识的影响加之广大菜农对新技术了解不够全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存在明显的误区,不仅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浪费,提高了生产成本,还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降低了经济效益,现逐一解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冬春季节,人们通常利用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育苗,进行早熟栽培,瓜菜的种植效益成倍增加,但由于在相对密闭的环境里育苗,加之管理措施不当,容易出现戴帽苗、无生长点苗等异形苗,给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此,必须针对异形苗发生的具体原因对症下药,做细管理工作,以提高育苗的成功率,为适时定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番茄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疮痂病,是番茄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在世界许多地区均有分布,是一种世界性传播病害。上世纪90年代,该病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山西和北京等地区传播发生危害严重。临沂市是番茄的主要种植生产区域,番茄疮痂病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我地区番茄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笔者对临沂市番茄疮痴病的发病条件、传播途径、致病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一套有效控制该病危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山东省费县保护地瓜菜设施栽培规模已达5500hm2,产量58万t,远销北京、上海、南京、哈尔滨、济南等大中城市,是远近闻名的瓜菜之乡。但在瓜菜生产中,存在着栽培技术滞后及滥施乱用剧毒农药和化肥等诸多问题,致使瓜菜产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低下。为此,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推广,总结出大棚早春西瓜—越夏黄瓜—秋延后辣椒(西瓜)周年三种四收高效栽培模式,充分利用了土地和光热资源,产品达到优质、无污染标准,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产量、产值成倍增加,现将其关键技术介绍如下。1高效栽培技术1.1选择基地确定生产基地要考虑3个方面的因素:①基地…  相似文献   
8.
辣椒分为甜椒和辣椒两种类型,果皮组织中含有辣椒素及维生素A、C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芬芳的辛辣味,是人们喜食的重要蔬菜品种。由于辣椒属喜温蔬菜,对温度要求较高,露地栽培只能在无霜期进行,寒冷季节必须在各种保护地中进行生产。棚室保护地辣椒栽培可根据气候和设备条件以及市场的需求,合理安排茬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