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9篇
园艺   16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制备和选用优良菌种是食用菌栽培取得丰产优质的先决条件。菌种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广大菇农的栽培效益,而且关系到菌种场技术水平高低和信誉的好坏。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壮大,菌种生产量日益增加,而由菌种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不断上升,这已成为今后食用菌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现对菌种受污染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  相似文献   
2.
在平菇栽培中,除了受病原物的侵染,不能正常发育外,同时还会受到一些不良环境因子的影响,造成生长发育障碍,产生各种异常现象,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使菇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现就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榆黄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黄菇又名金顶侧耳 ,玉皇磨 ,黄蘑和元蘑 ,是东北地区野生食用菌之中的上品。子实体覆瓦状丛生 ,菌盖基部下凹呈喇叭状 ,边缘平展或波浪状 ,鲜黄色 ,老熟后近白色 ,直径 2~ 13cm ,菌褶白色。菌柄偏生 ,长 1 5~ 11 5cm ,白色 ,常数个或数十个菌柄连生一起。该菌有浓郁香味 ,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可以入药 ,有滋补强壮作用。1 榆黄蘑对环境因子的要求1 1 温度 榆黄菇菌丝生长温度 6~ 32℃ ,适温 2 3~ 2 8℃ ,34℃以上生长受抑制 ;出菇温度 16~30℃ ,最适 2 0~ 2 8℃ ,为适宜春栽品种。1 2 湿度 榆黄菇菌丝生长时 ,要求培养料含水…  相似文献   
4.
大杯蕈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不同碳氮源对大杯蕈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大杯蕈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果糖2%、蛋白胨1%、KH2PO4 0.1%、MgSO4 0.05%。  相似文献   
5.
活虫体人工培养泰山蛹虫草技术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冬虫夏草具较高的医药价值和保健价值,使其成为中草药的珍品,长期以来倍受医药工作者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野生泰山虫草材料进行人工驯化,获得成功,培育出了泰山虫草栽培新品种。经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化验分析,人工培养的泰山虫草含冬虫夏草的特征性成分虫草素达2‰。为天然虫草素的2倍。所含Fe、Cu、Zn、K、Mo、Cr、Se、Co等人体必需元素也大大高于野生虫草。泰山虫草完全可以作为野生虫草的替代品,有很高的开发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现将活虫体人工培养泰山蛹虫草技术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泰沂山区栗树面积大,每年有大量栗壳废弃,为充分利用这一天然资源,保护环境,降低灰树花栽培成本,提高泰山灰树花人工栽培产品品质,我们进行了栗壳栽培泰山灰树花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利用玉米行间隐蔽条件好、气温高和田间空气湿度大等特点,可在7月底8月初套种草菇,既能促进玉米增产,且出菇后废料还可作肥料就地还田,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8.
对泰山硫磺菌硫磺原变种ts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和以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最有利于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配方为200 g马铃薯+2.5%葡萄糖+0.2%蛋白胨+0.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20 g琼脂+1 000 ml水,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pH为4~6。  相似文献   
9.
综合生物转化率、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多糖含量,对31个灵芝属菌株进行代料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菌株灵黄、泰灵Y、日本赤灵芝、冠县大片灵芝1、肥城树舌灵芝、紫芝适合于药用栽培,其中灵黄子实体多糖含量最高,达10106.383μg·g-1;灵芝P1生物转化率最高(21.22%),菌盖大、菌柄长,但其子实体多糖的含量低(465.426μg·g-1),可用于盆景制作。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菌种污染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的菌种制作是食用菌栽培的前提 ,纯度高、生命力强的菌种是食用菌栽培取得丰产优质的先决条件。菌种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菌种场的经济效益高低和信誉好坏 ,而且关系到广大菇农的栽培效益。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大发展 ,菌种的生产量不断扩大 ,由于菌种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成倍地增加 ,这已成为食用菌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菌种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 ,客观地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才能达到降低制种成本 ,提高菌种质量和产量的目的。1 菌种污染的原因1.1 菌种本身不纯。无论是母种、原种还是栽培种 ,都要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