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1.
紫花苜蓿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筛选出适宜密云县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于2000-2004年对引自国内外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通过分枝数、株高、产量、干鲜比、茎叶比等性状的试验观察得出:WL232产量最高、赛特与WL323次之;茎叶比WL323和WL232最高,敖汉最低;WL232的经济效益最高,赛特与WL323次之,宁夏最低;综合评价:8个紫花苜蓿品种WL232与赛特的综合性状好、产量高且稳定,适宜密云县及同等自然条件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由于长期种植,温室内病虫害严重的问题,探索了密云区芹菜无土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栽培架、设备系统等配的配置及管理,合适的种植模式、高产优质品种的选择,以及良好的水肥管理、优化的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的应用,实现了营养液利用率95%以上,节肥率达到30%,产量提高15%以上,产品价格也比普通栽培高,品质好,同比增收10%以上,且符合密云区农业绿色、高效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方法对西藏喜玛拉雅山中部林地土壤中放线菌进行了初步鉴定与分类,并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放线菌可分为10个属,以链霉菌属占优势;链霉菌属可分为11个类群,以球孢类群占优势;生理生化试验中,参试菌的纤维素分解能力、淀粉水解能力以及明胶液化能力较强;拮抗试验中,抗霉菌的菌株数较多,抗G+菌的菌株数比抗G-菌的菌株数多。  相似文献   
4.
优质花生"鲁花11"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鲁花11”为试验材料,试验研究了异地调种对花生产量的影响、不同种植密度与花生产量的关系、种衣剂对花生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及产量影响、生物有机肥对花生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等。试验结果表明:异地调种种植可增产9.3%;合理种植密度为15万穴/hm2;种衣剂包衣可降低蚜虫与根茎腐病的发生率,增加花生产量,亩增产率达11.6%;追施生物有机肥不仅可提高花生油脂与粗蛋白含量,还能提高花生产量,以追施2100kg/hm2产量最高、追施900kg/hm2油脂和粗蛋白含量最高;全县综合运用“鲁花11”高产栽培技术,平均增产率达20%。  相似文献   
5.
探明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 SOCD)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增加农田土壤碳汇、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基于2022年采样实测的0~60 cm各层SOCD数据,采用3D概念模型、Mantel test、地理加权回归、地理探测器模型开展SOCD空间变异分析,探究不同因素对SOCD的影响程度及各因素间交互后的作用力。结果表明:1)研究区SOCD在空间上呈自表层向深层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0~15 cm土层的SOCD显著高于30~60 cm(P < 0.05),0~60 cm土层的有机碳储量约为10.80 Tg。2)土壤含水率、土壤亚类、地形部位分别对0~15、15~60、45~60 cm土层的SOCD产生了显著影响(P < 0.05);土壤亚类、土壤母质、土壤质地、地形部位与SOCD的空间关联性较强,关联程度自表层向下逐渐增大。3)各重要因子交互后对研究区SOCD的解释能力呈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的关系,土壤亚类与其他各因子交互后对SOCD的解释能力提升最为突出。今后研究区内开展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等相关研究时应尽可能综合考虑多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其中土壤亚类(土壤类型)可作为重点指标。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农田资源空间结构,制定农田固碳增汇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