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柑桔病虫害综合防治模式研究表明:在用药时间上以柑桔生育期为依据;在防治对象上,以各生育期发生的病虫总体为目标;在防治策略上,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用药为重点;在药剂的选择上,把住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关口;在药剂的配伍上,既充分发挥选用药剂对多种病虫害的防治潜力,又充分发挥配伍药剂的互补增效作用.本模式在全年防治中,对不同类型药剂充分进行交替使用,既系统规范,又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
番茄溃疡病是由密执安棒形杆菌密执安亚种引起的番茄最具毁灭性病害之一,选育和种植抗耐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手段。本研究收集上海种植的21个番茄品种进行温室育苗,在苗期和成株期分别采用打顶法接种进行抗病性测定。分级调查病情,根据病情指数划分反应型,确定供试品种的抗感类型。在供试的21个番茄品种中,只有欧宝318、粉丽、浙粉202和世纪粉冠王表现为中度感病,其余全为高感品种,没有免疫、抗病或耐病品种。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水稻病毒病,发生严重时可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对水稻生产有较大威胁.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华东地区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调查,本市2003年水稻条纹叶枯病仅为局部零星发生,也未造成产量损失;但2004年调查发现局部地区的个别田块产量损失达30%以上,上升速度之快为历年罕见.为确保我市粮食生产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笔者对本市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实况和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免耕栽培面积扩大和高秆大穗型品种推广,二化螟发生量急剧上升,其中二代二化螟造成虫伤株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今年笔者观察了二代二化螟幼虫的转移习性,并测定虫伤株的产量损失,进行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5%噻磺隆防除小麦田阔叶杂草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噻磺隆是磺酰尿类除草剂,由江苏省大丰市农药厂生产.我县小麦田以大巢菜为主的阔叶杂草过去用巨星防治.本试验目的是检验噻磺隆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麦苗的安全性,探索用噻磺隆替代巨星的可行性.1999年冬及2000年春,我们把这两种药剂进行了对比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生物农药霜霉散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霜霉病是我县黄瓜生产,特别是保护地黄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该病蔓延迅速、为害严重,可造成大幅减产甚至绝收.目前生产上主要以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产生较强的抗药性.为寻找新的有效农药,生产安全卫生的无公害优质蔬菜,我们于2001年进行了生物农药60%霜霉散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的试验.  相似文献   
7.
今年我县水稻三化螟大发生,局部地区为特大发生程度,少数田块为害达失收程度.为尽快筛选出治螟新药,我们用不同药剂在单季晚稻穗期对三代三化螟作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2a的试验调查表明,杂交水稻穗期三化螟的侵入以穗茎部和倒一节为主,穗部以下各节也可侵入;三化螟有转移为害习性;在大发生年,杂交水稻穗期三化螟必须防治两次,第一次防治适期应以卵孵始盛至卵孵高峰期为宜,间隔5~7d后防治第二次。  相似文献   
9.
微毒新药康宽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03年起,崇明县稻纵卷叶螟发生呈上升趋势,连续6年大发生。成为水稻上重大害虫。目前生产上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农药,毒性偏高(多为中毒),对生态环境破坏大(大量杀伤天敌及水生动物),药效期偏短(7d左右)。面对连年大发生的稻纵卷叶螟,农民被迫采用勤喷药(10d左右用药1次)、喷重药(加大用药量)的办法,既加重农民负担、恶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油菜是我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近1万hm^2禾本科杂草是我县油菜田的优势种群,近10年来由于单一使用敌草胺、盖草能等防除禾本科杂草的药剂,使杂草种群发生了变化,阔叶杂草数量逐年增多,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为筛选出高效、低毒、安全的除草剂,笔者于2005~2006年进行了小区药效试验及大田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