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园艺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大花万寿菊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材料 大花万寿菊的顶芽、带侧芽的茎段。 2 培养条件 MS为基本培养基。 (1)丛生芽诱导培养基:MS 6-BA(细胞分裂素)1毫克/升 NAA(α—萘乙酸)0.005毫克/升; (2)继代培养基:MS 6-BA(细胞分裂素)1毫克/升 NAA(萘乙酸)0.01毫克/升; (3)生根培养基:MS基本培养基(不加任何激素),培养基中蔗糖为3%,琼脂为0.6%,pH为5.8~6,温度为23~26℃,每天光照10~12小时,光照强度约1000LX(勒  相似文献   
2.
大岩桐高频再生体系建立的两种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 的叶片、叶柄和根外植体, 经过两种途径建立大岩桐的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第1种途径是: 外植体先形成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分化出不定芽, 再生成不定根, 进而形成再生苗; 第2种途径是: 外植体先形成少量愈伤组织和根, 再产生不定芽, 进而形成再生苗。第1种途径所采用的培养基MS +BA 2.0 mg·L - 1 +NAA 0.2 mg·L - 1 +蔗糖30 g·L - 1 , 芽诱导率达到99.04% , 根诱导率达到98.81% , 每块外植体分化的不定芽数达5.53个; 第2种途径中以MS +NAA 1.0 mg·L - 1 +蔗糖30 g·L - 1为最佳培养基, 芽诱导率达到90.38% , 根诱导率达到100% , 每块外植体分化的不定芽数达2.44个。在3种外植体中以叶片的再生频率最高。经过连续的组织培养, 在大岩桐的再生苗中得到了一些表型变异植株, 包括叶片形态的改变, 植株叶序的改变以及花的改变。其中以叶序和花的改变最有价值,可以为叶序调控机理和成花及花变异机理研究提供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3.
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对斑叶竹节秋海棠进行遗传转化后,采用表现型观察法、石蜡切片法、扫描电镜法对叶片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从抗性愈伤组织中分化出168株再生植株,其中72株表现出与野生型相似的表型,96株呈现不同的表型变化,主要有珊瑚状株型、异源小叶型、异常叶序型和矮小簇生型4类.除上述株型改变外,约60%的转基因植株只在局部发生各种叶片形态的改变.横向石蜡切片观察发现野生型叶片的表皮细胞呈规则的四边形或多边形,排列整齐,主脉明显,远轴面微有隆起.异源小叶型叶片则表现为叶片扭曲,无明显主脉,背腹面不易区分;表皮细胞较小,呈不规则圆形或三角形,排列紊乱;叶表面有异源分生组织产生.扫描电镜分析发现,野生型叶片表面平坦光滑,细胞大小相似,呈多边形规则排列.而异源小叶型叶片的近轴面凹凸不平,有许多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突起,细胞的形状和排列极度不规则,并且有若干异源叶形成;在异源叶的基部可见一些不规则结构,这些不规则结构可以发育为新的异源小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