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园艺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蝴蝶兰种子胚组织培养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蝴蝶兰种子胚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采收期、不同培养基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多种附加物对原球茎形成和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后120~150 d的成熟种子胚适宜于组织培养,以花宝1号为基本培养基,附加椰子汁、香蕉、土豆汁能很好地诱导原球茎,诱导率达95%以上。添加有机附加物对不同花色的蝴蝶兰品种的培养效果不同,不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有利于种子萌发。用花多多4号3~4 g/L+Tryptone 2~2.5 g/L+1/3MS+6BA 1.0 mg/L+NAA 0.02 mg/L+CW 100 g/L+AC 0.5~1.0 g/L有利于原球体和幼苗的生长,成苗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铁皮石斛的种子培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铁皮石斛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原球茎的诱导、增殖、分化和生根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1/2 MS基础培养基最适合铁皮石斛的种子培养,45 d时原球茎诱导率达到95%;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6-BA 0.5 mg/L+NAA 0.5 mg/L+20%马铃薯提取液,每代增殖16倍,原球茎形态好、变异少;原球茎团于1/2 MS+6-BA 2 mg/L+NAA 0.25 mg/L+20%马铃薯提取液的培养基上可诱导丛芽分化,于MS+NAA 0.5 mg/L+20%香蕉汁+活性炭5g/L的培养基上易于诱导不定根的形成,60 d后可形成健壮的完整小植株。  相似文献   
3.
温度和光照对金边瑞香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对金边瑞香花芽分化的影响,温度是影响金边瑞香花芽分化的主要因子,20 ~ 25 ℃金边瑞香植株可以完成花芽分化的各个过程,10 ~ 18 ℃植株一直处于营养生长状态而未进行花芽分化。金边瑞香花芽分化对光周期不敏感,但散射光比直射光更有利于其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4.
油柿叶片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柿叶片为材料开展了离体培养研究,旨在建立其再生体系,为转基因操作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油柿叶盘在MS(1/2N)+IBA0.1mg/L+ ZT3.0mg/L培养基上,经前期暗处理3周后移至正常光照下培养的再生效果最好,其不定芽再生率和外植体平均不定芽数最高,分别为80.5%和(4.1±0.8)个。再生苗接种于添加IAA和IBA各0.5mg/L的MS(1/2N)培养基上,4周时生根率可达92%,成功地建立了油柿叶片的离体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5.
芦笋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个芦笋品种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为试验材料,进行芦笋游离小孢子培养,探索高频率获得雄核发育个体的技术途径,为芦笋全雄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服务。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单核靠边期是小孢子适宜培养的最佳时期;不同的基因型之间小孢子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显著;对花药小孢子进行变温预处理,其膨大率比对照高出6倍多,最高达到22.5%;小孢子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MS加0.5 mg/L6-BA、1.0 mg/L NAA、0.2 mg/L2,4-D、400 mg/L Glu和6%的蔗糖。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浓度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配比对"赣优3号"苦瓜丛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获得了增殖倍数高、根系发达的完整植株。农艺性状评价表明,组培苗与实生苗在植株和果实形态、商品产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本研究初步建立了"赣优3号"苦瓜的离体快速繁殖体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台湾蝴蝶兰老苗换盆生产流程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蝴蝶兰老苗换新的关键技术措施,并简要介绍了新法换盆的主要优点.  相似文献   
8.
试验于2004~2006在广东省汕头大学生物系遗传实验室进行。供试油柿幼果6月中旬采自汕头市澄海区栽培的成年油柿树。切取油柿幼果种子,用70%酒精表面消毒30 s,0.1%升汞浸泡15 min,无菌水冲洗6次。切开种子,取出幼胚,切除胚根、胚芽和子叶,将胚轴横切几处伤口后接种于预先配好的培养基上培养。分别以MS、1/2MS、MS(1/2N)为基础培养基,添加0.05 mg•L-1IAA和2.0 mg•L-1 ZT,将胚轴接种于培养基上培养,试验基础培养基种类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以MS(1/2N)为基础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IAA(0.01、0.05、0.1 mg•L-1)和ZT(0.5、2.0、5.0 mg•L-1),确定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以1/2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0.1 mg•L-1 IAA和不同浓度的ZT(0.5、2.0、5.0 mg•L-1)和BA(2.0 、5.0、10.0 mg•L-1),试验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胚轴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培养8周后统计再生结果。所有培养基均添加0.8%琼脂、3%蔗糖和500 mg•L-1PVP,pH调至5.8后于121℃高温灭菌15 min(下同)。培养物置于28℃、光周期为12 h、光照度为60 µmol•m-2•s-1的条件下培养。 用两种方法诱导生根:一种是把再生芽基部浸入250 mg•L-1 IBA溶液中不同时间(15、30、45 s)后接种于无激素的MS(1/2N)培养基;另一种是切取再生芽直接接种于单独或组合添加了IAA(0、0.25、0.5、1.0 mg•L-1)、IBA(0、0.25、0.5、1.0 mg•L-1)、NAA(0、0.5 mg•L-1)的MS(1/2N)培养基。先暗培养9 d再移至光照下培养。 结果表明,外植体接种后逐渐从乳白色转为暗黄色,2周左右即有褐色、致密的愈伤组织形成,3周后开始出现绿色芽点。大部分不定芽形成于胚轴基部的伤口末端和侧面,而顶部较少,单个外植体最多可再生17个不定芽。试验的3种基础培养基中,MS(1/2N)效果最好,其愈伤形成率、不定芽再生率和外植体平均不定芽数分别为100%、48.3%和4.3个;MS培养基效果最差,各指标分别为90.4%、22.4%和3.5个;1/2MS的效果居于前两者之间。 在不同浓度的IAA与ZT组合中,IAA 0.1 mg•L-1与ZT 2.0 mg•L-1组合的愈伤形成率、不定芽再生率和外植体平均不定芽数分别达到100%、81.7%和5.3个,均显著高于其它组合。ZT浓度较高(大于2.0 mg•L-1)时再生率均超过40%,随着IAA浓度的增加,形成的愈伤组织也增加。ZT诱导不定芽的效果明显好于BA,BA浓度从2.0 mg•L-1升高到10.0 mg•L-1,不定芽再生率和平均不定芽数分别从20.5%和2.2个下降到0。 试验结果显示,用250 mg•L-1IBA浸泡基部30 s和45 s时生根最快,第7天即有不定根出现,但形成的不定根较细,植株生长缓慢。添加了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生长素的培养基中,以IAA和IBA各0.5 mg•L-1的组合,再生苗生根较快,生根率和平均根数分别达到100%和3.2条,且愈伤少、侧根多、植株生长快且健壮,移栽后易成活,为本试验中的最佳组合。再生植株经炼苗后移栽,30 d时成活率达96.2%。  相似文献   
9.
为解释育种实践中常出现的相同类型不育系与不同恢复系杂交组合F1代育性恢复有明显差异的现象,笔者通过对同核异质的5个配子体不育系W15A、W20A、W34A、W46A和YA线粒体DNA进行RAPD扩增聚类,不育基因orf(H)79基因及基因间区序列测序,测配F1分析其恢保关系,展示同型细胞质的差异与恢保差异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RAPD扩增聚类,这5个配子体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线粒体基因组可聚分为3类,而W34A与其他4个不育系的细胞质亲源关系较远。不育基因及基因间区序列均存在多个差异位点,5个水稻配子体雄性不育细胞质在大部分水稻材料的测恢中,恢保关系一致,而一部分材料的恢保关系差异较大。该研究为新型配子体不育系的选育、组合配制和同核多胞质混合杂交水稻亲本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君迁子叶片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君迁子叶片离体再生体系,为转基因操作奠定基础。【方法】以君迁子幼叶为外植体,研究适合其再生植株的叶片部位、放置方式、基础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暗培养时间等条件。【结果】叶片基部上表面朝下接种于1/2MS+ ZT 5.0 mg•L-1+IBA 0.01 mg•L-1的培养基,先期暗培养5周后转移至正常光照下培养效果最好,愈伤组织形成率、不定芽再生率和外植体平均不定芽数分别为100.0%、85.3%和2.8±0.6个。再生芽接种于不含植物生长调节剂的1/2MS培养基上,30 d时生根率达100%,平均根数和平均根长分别达5.4条和3.7 cm。再生植株炼苗后移栽,30 d时成活率达98.5%。【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君迁子叶片的离体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