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根际微生物是筛选作物有益菌的重要来源,以往主要从土壤栽培的健康作物根际分离有益菌.但近年来栽培基质广泛使用,因此,有必要从基质栽培的作物根际筛选有益菌,为未来开发适应基质栽培的菌剂提供材料和技术支持.本研究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基质栽培的黄瓜根际细菌进行多样性检测,使用TSB培养基从中分离细菌并结合16S rRNA进行鉴...  相似文献   
2.
24个香菇菌株的鉴定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拮抗试验和酯酶同工酶谱分析两种生物学方法对24个香菇菌株进行鉴定和分类,构建树状图。结果表明:拮抗试验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可用于香菇菌株的初步分类;酯酶同工酶谱带丰富,可以完成香菇菌株的鉴定,在聚类图谱0.84的水平上24个香菇菌株可以分为10大类。  相似文献   
3.
苏云金芽胞杆菌B7发酵液在药后96 h对小菜蛾2龄幼虫致死率高达85.06%;枯草芽胞杆菌TL2对黄瓜枯萎病和辣椒疫霉病有显著拮抗活性(对峙培养5 d对病原菌的平均抑制率在60%以上)。本文对菌株B7和TL2的原生质体形成、完全灭活及融合的最佳条件分别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菌株B7在溶菌酶1.0 mg/m L、酶解70 min的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最佳,分别为85.0%和29.41%;菌株TL2在溶菌酶1.25 mg/m L、酶解50 min的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最佳,分别为80.00%和25.00%。菌株TL2原生质体完全灭活的最佳条件为60℃水浴35 min,菌株B7原生质体完全灭活的最佳条件为紫外照射25 min。灭活后的两亲本融合最佳条件为30℃水浴融合20 min后涂布再生培养基,用影印法连续传代10次以上,最后筛选出17株稳定的融合子,经过杀虫防病检测最后筛选到一株兼具两亲本特性的高效融合子TLB15。TLB15发酵液在药后96 h对小菜蛾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93.44%,TLB15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和辣椒疫霉病(对峙培养5 d)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60.00%和62.79%。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在种苗基质培养中添加作物自身根际细菌的促生效应,本研究以辣椒为研究对象,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其根际细菌的组成特征,通过平板培养分离纯化辣椒特征细菌群落;对分离的根际细菌采用对峙试验分析其对9种辣椒病原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平板筛选的方法分析其解磷、铁载体和IAA活性;利用基质盆栽试验将筛选的活性菌株单独...  相似文献   
5.
穗腐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在造成产量损失的同时,产生的毒素严重危害人畜健康。为获得兼具降解毒素功能的玉米穗腐病菌的生防菌株,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毒素为靶标,从玉米病穗上分离筛选到一株能够降解该毒素的细菌菌株TP,经菌落形态特征、结合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对峙试验和复筛共培养结果显示,菌株TP对禾谷镰孢F18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0.63%和99.5%。经HPLC检测,TP在含DON的无机盐溶液中培养10 d后,其对DON的降解率为98.97%。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贝莱斯芽胞杆菌TP能拮抗禾谷镰孢菌,且能高效降解DON毒素,该菌株在防治禾谷镰孢菌引起的玉米穗腐病以及降低毒素危害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滥用造成的危害,精准施药技术及相关植保机械发展迅速,实现了化学农药的减施增效,并提高了化学农药的利用率。但在生物防治领域,尤其是利用活体生物的防治措施中,精准化施药技术研发相对滞后,增加了生物农药向市场推广应用的难度。为了更好地了解针对生物防治的精准化施药技术研究现状,分别从植保机械精准施药技术现状、植物病虫害和杂草生物防治的精准施药技术等方面展开综述,并对生物防治精准化施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展望,旨在为生物防治更加精准高效地推广应用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喷施硅肥对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以及硅在茶树中的累积和分布,为优质安全茶叶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盆栽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供试硅肥为硅酸钠(Na2SiO3·9H2O)。室内盆栽试验设置7个硅喷施浓度:0、50、150、300、500、750、1500 mg/L,每7天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通过测定茶苗生物量、SPAD值、叶绿素荧光特性、植保素含量及气孔特性,以确定最佳喷施硅肥浓度。然后,以该最佳喷施浓度进行室内茶苗盆栽和田间试验,在室内试验中测定了茶苗不同部位和组织的硅含量,在田间试验中测定了茶园春、夏、秋季茶叶产量及新梢品质成分。【结果】喷施硅300、500 mg/L处理的茶苗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高于其他处理,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NP)、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及植保素含量也高于Si0和其他处理,综合茶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结果,选用500 mg/L作为最佳硅喷施浓度。第一次喷施硅肥7天后,硅主要积累在叶部,从顶芽往下数的不同叶位硅含量分布为第3叶>第5叶>第1叶;第三次喷施7天后,第5叶硅含量显著高于第...  相似文献   
8.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并建立小麦赤霉病的高效生防技术,从各地小麦赤霉病发病穗部分离筛选到1株对小麦赤霉病具有高拮抗活性的细菌Z54,对该菌株进行菌株鉴定、室内抑菌测定、盆栽防病试验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结合形态学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平板对峙结果显示,Z54菌株对亚洲镰刀菌(Fusarium asiaticum)P2的菌丝抑制率达到70.13%;Z54菌株发酵液与亚洲镰刀菌P2在PDA上共培养结果显示,Z54菌株对P2的抑制率达到100%。盆栽防病试验显示,Z54菌株的菌体和菌株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57%和77.95%。田间小区试验显示,菌体与菌株发酵液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63%和75.82%。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Z54菌株对亚洲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以葡萄霜霉病生防菌株BCJB01和BMJBN02为供试菌,分别在山东省济南和烟台地区的葡萄园对不同葡萄品种的霜霉病进行了小区防治试验,以期明确BCJB01和BMJBN02对不同葡萄品种霜霉病的实际防治效果,探寻提高BCJB01和BMJBN02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技术,为其制剂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霜霉病发病初期,20mL·L~(-1)芽孢杆菌BCJB01和BMJBN02悬浮剂对"泽山一号"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05%和73.30%;20mL·L~(-1)芽孢杆菌BCJB01和BMJBN02悬浮剂交替使用对"蛇龙珠"的防效在62%以上;20 000 mg·L~(-1)?BCJB01粉剂+0.1%助剂对"蛇龙珠"的防效为81.31%;6 667mg·L~(-1)?BCJB01粉剂+0.1%助剂对"蛇龙珠"的防效为61.29%。在霜霉病进入盛发期后,20 000mg·L~(-1)BCJB01粉剂+0.1%助剂对"蛇龙珠"的防效仍在80%以上;6 667mg·L~(-1)芽孢杆菌BCJB01粉剂对"夏黑"的防治效果为62.65%。表明BCJB01和BMJBN02悬浮剂及BCJB01粉剂+0.1%助剂对葡萄霜霉病均有良好的防效,可作为防治葡萄霜霉病的交替生物药剂。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分模式对山东茶园土壤氮素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山东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好气培养法,分析了恒定湿润和干湿交替模式下土壤氮素转化特征。结果表明:(1)至培养结束时,恒湿模式下60%WHC处理土壤净矿化量和净硝化量较高;脲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较强。20%WHC处理下土壤净矿化速率、净硝化速率严重受到抑制。(2)干湿交替模式下复水后土壤净矿化量、净硝化量以及酶活性得到增强,并出现"脉冲"式变化。(3)2种模式下氮素损失均为N_2O排放量大于NH_3挥发量。N_2O排放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正比,NH_3挥发量与土壤含水量呈反比。干湿交替均增强土壤N_2O和NH_3排放量。(4)结构方程模型(SEM)揭示土壤含水量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土壤氮素转化(p0.001),脲酶显著影响恒湿模式下土壤氮素转化(p0.001),而亚硝酸还原酶在2种模式下均显著负影响氮素转化(p0.001)。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调节茶园生态系统中土壤管理及氮肥的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