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园艺   2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84年第五期《果实日本》刊载了三个苹果新品种,摘译简介如下;1.高岭在日本长野县选育。是红金的自然实生。果实圆形,大小在400克左右。果皮底色黄绿,全面浓紫红色,条纹不明显,果面光  相似文献   
2.
我国主要果树种质资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以来,我国对果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有研究方面的欠缺,现回顾总结如下,并提出今后的研究设想。1回顾(1)资源调查1956年,国务院在“全国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对我国果树品种资源调查、收集、保存等任务,农业部也发出了“关于全面收集整理各地农作物农家品种工作的通知”。随后,用3年多的时间,对我国各地果树地方品种、野生果树资源进行了普查,到20世纪60年代初,完成了野外调查任务的省、市、自治区占到60%,发现了一批具有特殊性状的珍贵果树资源和优异地方品种,比如隔年核桃、软籽山楂、四季柑、苹果梨、冬桃等,还…  相似文献   
3.
4.
苹果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在各种水果当中是比较低的。有报道说苹果果实每100g果肉、维生素C含量在5—46mg之间;贵州农学院生化营养研究室、在1964—1965年分析了39个苹果品种,其维生素C含量每100g果肉在  相似文献   
5.
我国苹果品种(系)染色体数目观察(1)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正> 前言自二十世纪以来,欧美各国都先后开始自己国家的果树育种工作。与此同时,更展开了果树遗传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大多注意于倍数性与果树遗传的关系上,希望从细胞遗传角度,探索果树杂交育种遗传的实质及变异的原因。通过研究,已对果树品种的染色体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在苹果方面,进行染色体数目研究较多的有Heilbovn、Einset、Knight和Pratt等人,  相似文献   
6.
7.
全国果树科技规划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于一九七九年五月在重庆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一百六十四人。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教育和认真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  相似文献   
8.
苹果品种对果实轮纹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楚  贾定贤 《果树科学》1993,10(3):166-168
  相似文献   
9.
苹果品种果实糖,酸含量的分级标准与风味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对渤海湾地区129个苹果品种果实可溶性糖、可满足酸含量连续2年测定结果,提出了苹果品种果实糖、酸含量可以分为极高、高、中、低、极低5级及其分级标准。这一分级标准的确定,为苹果果实风味的评价和不同地区果实风味的比较提供了参考依据。根据对苹果果实糖、酸含量的测定和对果实口尝品评的结果,对糖、酸含量与果实风味的关系做了探讨。风味优良的品种,其糖酸比多在20-60的范围,偏高者风味趋甜,偏低者风味偏酸。而糖酸比值小于10的风味均不佳。优质的品种,其果实含酸量多为中等(0.40—0.69%),合酸量极高者风味最差。果实含可溶性糖的变化幅度不大,而含可滴定酸的变幅较大。因此,风味的优劣受含酸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1949年以来,我国果树育种工作的开展至今已有50多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以苹果育种为例,50多年来育成的苹果新品种约有190多个。但是,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今后改进。1果树品种的现状当前,我国主要果树的栽培品种,多是从外国引入的,比如富士、新红星(苹果),巨峰、先锋(葡萄),大久保(桃),戈雷拉(草莓),温州蜜柑(柑)等。我国选育的品种在生产上还没有发挥主导作用。同时,随着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对果品还会有更新更高的需求,品种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在21世纪之初,提出更高的果树育种新目标十分必要和及时。2果树育种中的问题与对策2·1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