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园艺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备和选用优良菌种是食用菌栽培取得丰产优质的先决条件。菌种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广大菇农的栽培效益,而且关系到菌种场技术水平高低和信誉的好坏。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壮大,菌种生产量日益增加,而由菌种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不断上升,这已成为今后食用菌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现对菌种受污染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  相似文献   
2.
在平菇栽培中,除了受病原物的侵染,不能正常发育外,同时还会受到一些不良环境因子的影响,造成生长发育障碍,产生各种异常现象,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使菇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现就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来说,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国家积极在经济改革中实现农业结构的调整,并通过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来促进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当前,如何有效将农业技术转变成生产力就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以及新技术的必要性进行探究,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其期望为我国未来的农业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菌种污染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的菌种制作是食用菌栽培的前提 ,纯度高、生命力强的菌种是食用菌栽培取得丰产优质的先决条件。菌种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菌种场的经济效益高低和信誉好坏 ,而且关系到广大菇农的栽培效益。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大发展 ,菌种的生产量不断扩大 ,由于菌种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成倍地增加 ,这已成为食用菌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菌种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 ,客观地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才能达到降低制种成本 ,提高菌种质量和产量的目的。1 菌种污染的原因1.1 菌种本身不纯。无论是母种、原种还是栽培种 ,都要使用…  相似文献   
5.
以11个紫薯品种为研究对象,探究品种间全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加与不加硝酸银各紫薯品种间全粉的RVA谱特征值均有显著差异。不加硝酸银全粉的峰值黏度范围为113.50—1129.00RVU;谷值黏度以渝紫7号最大,为674.50RVU;烟0747和徐2001谷值黏度最小,同为56.50RVU;徐8008崩解值最小,为54.50RVU;渝紫7号终值黏度和回复值最大,分别为945.00、270.50RVu,烟0747终值黏度和回复值最小,分别为71.50RVU和15.00RVU。加入硝酸银后,各紫薯品种全粉的RVA谱特征值均相应地增大。渝紫7号峰值粘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和回复值最大,而烟0747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和回复值最小;峰值时间较不加硝酸银平均增加了0.89min;糊化温度较不加硝酸银降低了0.92℃。  相似文献   
6.
种植密度和收获时期对微型甘薯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提高微型薯产量及薯块商品率,以甘薯‘宁紫2-2’为供试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密度和收获期对微型薯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收获期可以显著提高微型薯的产量和商品率。鲜薯产量在9月中旬以前以株距16 cm时最高,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在9月中旬以后,鲜薯产量以株距8 cm时最高。薯块数则随株距的增大而减小。商品率以株距16 cm时表现最好,其次是株距20 cm。试验结果表明,微型薯的最佳株距为16 cm,有助于扩大光合面积、提高群体光合积累,从而提高鲜薯产量和商品率。  相似文献   
7.
2种淀粉型甘薯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高产优质甘薯品种的市场需求,加快淀粉型甘薯新品系‘泰薯15’的选育推广,以‘济薯25’为对照,对‘泰薯15’的不同发育时期生物学特性变化及产量、品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物学特性上,2个品种(系)的蔓长及茎粗在栽苗后40~100天基本呈现持续升高趋势,‘泰薯15’茎粗明显大于‘济薯25’;单株茎叶鲜重及单株叶面积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在栽苗后80天达到峰值;单株鲜薯重和单薯重在栽苗后均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泰薯15’的单株鲜薯重明显大于‘济薯25’;T/R值在栽苗后持续下降,块根膨大速率在栽苗后80~100天达到最大值。在产量及品质性状上,‘泰薯15’鲜薯产量及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明显高于‘济薯25’,其鲜薯产量达到38951.40 kg/hm2,增产幅度为17.76%,可溶性总糖含量为74.07 mg?g-1?DW;2个品种(系)间干率及淀粉含量差异较小,‘泰薯15’干率和淀粉含量分别为29.37%,756.07 mg?g-1?DW,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紫薯品种生长发育规律,加速紫薯新品种的选育推广,从而为高产优质鲜食型紫薯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和指导。以‘泰中6号’做母本,开放授粉,育成优质鲜食型紫薯新品种‘泰紫薯1号’,并以‘泰中11’作对照对其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研究。‘泰紫薯1号’在品比试验中平均鲜薯和薯干产量分别为36867.9 kg/hm2和10911.5 kg/hm2,较对照‘泰中11’分别增产28.4%和27.7%;花青素含量26.21 mg/100 g FW,食味品质总评得分75.5分,明显优于‘泰中11’。‘泰紫薯1号’单株茎叶鲜重及单株叶面积在栽苗后80天达到最大值且明显大于对照品种‘泰中11’,单株鲜薯重在栽苗后40~80天明显小于‘泰中11’,但在80天后明显高于‘泰中11’,块根膨大速率在栽苗后80~100天达到最大值且明显高于‘泰中11’,商品薯率尤其中薯率明显高于‘泰中11’。综上所述,‘泰紫薯1号’产量较高,商品性好,食味品质优,且具有早中期地上部生长旺盛,晚期块根迅速膨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以淀粉型甘薯品种(系)为试材,采用RVA仪和相关性分析,研究比较了不同淀粉型甘薯品种的全粉糊化特性、各特征值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加与不加硝酸银甘薯全粉RVA谱特征值均具有明显的差异。不加AgNO3甘薯全粉的峰值黏度平均值为484.64RVU,品种间变异系数为58.64%,变幅为68.01~947.50RVU。谷值黏度以徐18最高,为583.00RVU。徐22的崩解值、终值黏度和回复值最小,分别为91.67、46.33和9.00RVU。加AgNO3后全粉的RVA谱特征值均显著提高。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和回复值较不加硝酸银各特征值分别增加了1.67、3.94、0.51、4.29和5.29倍。此外,加与不加硝酸银各甘薯品种全粉RVA谱特征值之间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不加硝酸银全粉的峰值黏度与回复值呈显著正相关;不加硝酸银全粉谷值黏度和终值黏度、崩解值与回复值、终值黏度与回复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银杏,又名白果,果仁可食。国内外众多医药学家研究证明,银杏叶内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银杏内脂和白果内脂,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作用,是祛病强身、有益人体健康理想的天然药品和保健品。我国号称银杏的故乡,分布极广。目前我市银杏种植面积已达400多公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