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双一流"院校创建的要求中,创新型教师团队的建设是重点,本文从考核评价的角度思考了高职院校创新型教师团队的引入标准、项目考核标准和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2.
藜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加入面粉中可增加面制品的营养.本研究拟开发一款藜麦馒头,采用传统工艺,以硬度、弹性、黏聚性等理化性质为指标,结合感官评价,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藜麦馒头加工工艺.结果发现,藜麦馒头最佳工艺条件为藜麦粉添加量15%,干酵母添加量1%,发酵时间100 min,醒发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手足口病患儿26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4例患儿中年龄偏低,以1~4岁居多,占总数的76.9%;自从疫情出现后每月都有散发,但以5、6月份居多;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男女比例为1.67∶1;农村发病构成比占58.7%,高于城镇的41.3%;临床表现较轻,手、足、口、臀等部位典型的皮疹伴发热,病程7~9d,少有严重的并发症,无1例死亡。结论:在荆州区域流行的手足口病以轻型为主,临床经过良好,预后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43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氧化苦参碱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疗程24周。用酶联免疫法测定HBeAg,聚合酶链免疫护增法测定HBV-DNA,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IV型胶原(CIV)、III型前胶原(PCIII)水平。结果:治疗组HBeAg转阴率36.4%(8/22),HBV-DNA转阴率54.5%(12/22)。血清HA、LN、CIV及PCIII明显降低(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有较好的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α-干扰素与苦参素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α-干扰素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HBeAg与HBVDNA阴转率均为70.0%(28/40),明显优于对照组46.7%(21/45)和48.9%(22/45)(P<0.05);停药1年后,治疗组HBeAg与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2.5%(29/40)和75.0%(30/40)明显高于对照组42.2%(19/45)和44.4%(20/45)(P<0.01)。2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基本一致,但停药1年后,对照组ALT复常率(73.3%)低于治疗组(90.0%)(P<0.05)。结论: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乙型肝炎优于单用α-干扰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1例,随机分为:ADV组80例,给予ADV10mg/d;拉米夫定(LAM)组81例,给予LAM100mg/d。疗程48周。完成12、24周和48周治疗时,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变化。结果:两组HBVDNA下降水平及转阴率、血清HBeAg阴转率、血清HBeAg/抗-HBeAb转换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均随着疗程的延长而增加,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8周时,LAM组有5例发生YMDD变异,变异率6.17%,ADV治疗组无病毒变异发生。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肾功能损害,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抗病毒治疗,ADV疗效与安全性与LAM相似,而耐药突变率较LAM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病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00年3月~2005年11月药物性肝病56例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及转归等方面的资料。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相关药物中.抗生素(含抗结核药)32例(57.14%),中成药(含中草药)13例(23.21%).解热镇痛药4例(7.14%),抗肿瘤药2例(3.57%),抗甲状腺类药2例(3.57%)。除上述5大类外,另有抗痛风药、抗精神失常药、抗消化性溃疡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致肝病各1例(各占1.79%)。确诊后经治疗,预后良好.仅1例因有鞍重的慢性乙肝病史而发展为重症肝炎死亡。结论:临床上应重视药物对肝脏的损害作用,合理用药.选用副作用较少、较轻的药物,尽量缩短疗程.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对于异常者应立即停药。并予保肝、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8.
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43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氧化苦参碱与常规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疗程24周。用酶联免疫法测定HBeAg,聚合酶链免疫护增法测定HBV-DNA,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结果;治疗组HBeAg转阴率36.4%(8/22).HBV—DNA转阴率54.5%(12/22)。血清HA、LN、CIV及PCⅢ明显降低(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有较好的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手足口病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热毒宁注射剂0.5ml/kg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第4天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发热、疱疹消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