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1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黑果腺肋花楸的组织培养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花楸带侧芽茎段为试材,研究了花楸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适宜条件.试验表明,花楸在激素水平为6-BAl mg/L+NAA0.1 mg/L,6-BA2mg/L+NAA0.2mg/L,6-BA3mg/L+NAA0.3mg/L时增殖效果好.芽分化率100%,每芽平均分化芽数多于7,苗高度适中、健壮.生长素浓度为IBA0.3~0.4mg/L或NAA0.2~0.3mg/L时生根效果好,每苗平均生根数多于4.3,根长大于1.60cm.  相似文献   
2.
邓春海 《食用菌》2014,(4):60-61
详细叙述了利用北方保护地大棚生料栽培榆黄蘑的操作方法,重点讲述了生料栽培成败的四个关键性环节:环境消毒方法、配方及拌料方法、接种方法和发菌管理方法。对提高生料栽培榆黄蘑的成功率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食用菌菌棒是人工栽培食用菌出菇的载体,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栽培食用菌的产量与品质。目前制作菌棒的方法有熟料、生料、发酵料三种。发酵料制作菌棒具有方法简单、制作周期短、产量高、成本低、病虫害少的优点,适宜在广大农村地区及个体栽培户中推广使用。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利用发酵料制作食用菌菌棒的7个技术要点,希望对菇农有一定指导作用。一、选择适宜品种发酵料栽培食用菌是在培养料不完全灭菌的条件下进行,因  相似文献   
4.
邓春海 《食用菌》2013,(6):37-38,43
工厂化金针菇栽培已经成为金针菇栽培的主流模式,但不同工厂化栽培企业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和环境控制参数却不尽相同。以金针菇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为主线。剖析了在_T厂化栽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5.
用塑料袋制作菌种,在高压锅内灭菌出锅时常发现有膨胀的料袋。这是由于高压灭菌时袋内空气被加热,当达到1.5个压安全阀开始自动排气,袋内外压力突然短时失衡,袋内空气膨胀而使塑料袋局部膨胀。胀袋后极易招致杂菌污染和破损。特别是在制作黑木耳菌袋时,料与袋膜分离不利划口出耳。笔者在多年的科研与生产中摸索出一个解决胀袋的好办法:首先在装料时不可装的过松或太紧、太满,要在料面以上留8~10cm空袋。然后不封口装入锅内,在最上层用报纸或麻袋盖好即可灭菌。灭菌结束待压力回到零时趁热在锅内将袋口扎紧后取出,再用事先备好洁净的皮筋固  相似文献   
6.
诱变育种包括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食药用菌菌种,使其产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从突变体中筛选出所需要的突变菌株的方法。1996年经我国“961020”返地式卫星搭载了本所保存的灵芝菌种。利用太空条件进行太空诱变育种的研究,尚属首次。本文是对灵芝菌丝形态、生化、发酵、栽培观察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害虫的防治上,利用其趋性进行防治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害虫的趋性类型很多,按其刺激物的性质可分为趋光性、趋化性、趋温性、趋湿性等。以下介绍如何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防治。 1趋光性 昆虫通过视觉器官,趋向光源的反应行为称趋光性,反之为负趋光性。昆虫可以感觉到人眼看不见的紫外光4000~3100埃,根据这一特点,人们利用主要波长在3600埃左右黑光灯诱杀某些害虫。例如,室内设置3W黑光灯一盏,下放水盆,装入试剂,能诱杀大量平菇眼菌蚊成虫,但必须关好门窗,防止室外虫  相似文献   
8.
邓春海 《食用菌》2014,(1):39-40
<正>食用菌菌棒是人工栽培食用菌出菇的载体,菌棒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工栽培食用菌的产量与质量。制作食用菌菌棒的方法目前有三种为熟料、生料、发酵料,发酵料制作食用菌菌棒具有方法简单,制作周期短,产量高,成本低,病虫害少的优点,适宜在广大农村地区及个体栽培户中推广使用。但很多菇农在使用发酵料制作食用菌菌棒的过程种,不能很好地把握其技术要点,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利用发酵料制作食用菌菌棒的七条技术要点,希望对菇农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新鲜畜禽粪便,模拟好氧发酵过程,通过多次富集培养和驯化,获得了含有除臭和有机物快速降解的优势菌群,同时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利用驯化后的优势菌群对畜禽粪便进行好氧发酵,4天后可达到除臭效果,6天后驯化样重量减少13.16%。通过对微生物菌群变化情况研究,发现细菌是整个发酵过程的优势菌群,是中温阶段的主要作用菌群,对发酵升温起主要作用,放线菌是高温阶段的主要作用菌群。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秸秆还田,加快秸秆在北方设施土壤中的降解速度,以腐烂秸秆为待筛菌株原料,以玉米秸秆粉为培养基,在15℃低温条件下,采用刚果红平板法进行初筛,得到16株菌株,对16株菌株进行酶活测定复筛,其中L-13酶活最高,达1 679.61 U/ml。对L-13菌株的菌体形态、菌落特征进行观察,并进行了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L-13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此菌可以在15℃下快速生长繁殖并高产纤维素酶,低温条件下能快速降解秸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