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1.
为了探讨烟粉虱取食对辣椒体内营养物质和抗性物质的影响,选择抗虫辣椒品种(‘新一代三鹰椒’、‘新苏椒五号’)和感虫品种(‘苏椒13号’、‘苏椒15号’)各2个,每株辣椒分别接烟粉虱成虫0头(对照)、30头(低密度)、60头(中密度)和120头(高密度),取食24 h后测定辣椒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酚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发现,低密度的烟粉虱取食后,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上升,随着虫口密度的提高,叶绿素含量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感虫辣椒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幅度高于抗虫品种。低密度和高密度的烟粉虱取食后,辣椒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抗虫品种的下降幅度大于感虫品种。低密度和中密度的烟粉虱取食后,辣椒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但高密度烟粉虱取食后辣椒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上升;抗虫品种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感虫品种。烟粉虱取食后,叶片中酚类化合物含量明显上升,感虫品种的上升幅度较抗虫品种上升幅度大;随着虫量的增加,辣椒叶片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但高密度烟粉虱取食后酚类化合物含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烟粉虱取食后,感虫辣椒品种‘苏椒15号’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明显上升;其他3个品种在中等以下密度的烟粉虱取食时,黄酮类化合物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在高密度烟粉虱取食时,黄酮类化合物明显高于对照。研究表明,烟粉虱取食可引起辣椒营养物质和抗性物质含量向着有利于提高抗虫性的方向改变,但不同虫口密度下不同辣椒品种的改变幅度不同。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寄主植物与烟粉虱之间的防御和反防御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对烟粉虱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为蔬菜烟粉虱的绿色防控提供新的手段。[方法]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测定,分别对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种药剂防治烟粉虱成虫和若虫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供试6种农药对烟粉虱若虫的LC_(50)(有效成分)均小于50 mg/L,其中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0.116 9 mg/L)、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0.211 0 mg/L)、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0.213 2 mg/L)3种农药对烟粉虱若虫的LC_(50)(有效成分)均小于1 mg/L。药后1 d,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72.12%)、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60.25%)、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65.93%)、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58.22%)4种农药对烟粉虱成虫的防效大于58%,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的防效也在50%左右,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药后15 d防效仍达64.72%,表现出较好的长效性。供试6种农药对烟粉虱若虫也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 d,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67.26%)、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63.79%)、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57.96%)、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54.59%)对烟粉虱若虫的防效均在54%以上,另外2种农药的防效也在40%左右,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药后15 d防效仍达82.28%,表现出较好的长效性。[结论]供试6种农药对烟粉虱均具有较好的防效,但不同农药的高效作用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4.
采用叶碟法研究瓜蚜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并在田间开展周植茼蒿控制黄瓜瓜蚜的试验。结果表明,瓜蚜对小叶茼蒿的选择率明显高于其他被试茼蒿品种。在小叶茼蒿不同生育期内,对开花期的选择率较苗期及现蕾前高。瓜蚜对开花期小叶茼蒿选择率明显高于黄瓜、辣椒、番茄、茄子4种寄主蔬菜。田间周植茼蒿对黄瓜瓜蚜的相对防效高于黄板诱杀处理,二者联合使用可提高对瓜蚜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