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园艺   3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摸清定向出菇新技术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传统免割保水膜袋法为对照,开展了定向出菇新技术的出菇试验。试验选用2个香菇品种L808和兴农1号,统计香菇产量,测量子实体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定向出菇新技术在产量上的表现因品种而异,对于品种L808,采用2种栽培方式,其产量持平;而对于品种兴农1号,采用定向出菇技术栽培的产量显著高于传统免割保水膜袋法;新技术在单菇重、菌盖直径等子实体形态特征指标方面优于传统的免割保水膜袋法。研究表明定向出菇新技术可用于香菇栽培。  相似文献   
2.
从遗传变异与环境因子2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引起香菇菌种性能衰退的主要原因,内因主要包括极性发生变异、自交产生的变异、杂交种性不稳定和基因突变;外因主要包括培养条件不适宜、菌种老化、菌种保藏不当和菌株无性繁殖体感染病毒。针对遗传变异和环境条件引起的菌种性能衰退.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及具有可操作性的菌种复壮技术.  相似文献   
3.
竹醋液对七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竹醋液对7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竹醋液在供试浓度下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和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菌丝生长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可达100%;而对秀珍菇(P.geesteranus)、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香菇(Lentinula edodes)和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菌丝生长,则在较高供试浓度条件下表现强烈的抑制作用,在低供试浓度条件下表现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果桑枝条栽培香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果桑枝条部分代替硬杂木栽培香菇,在菌丝生长、原基分化与发育、子实体产量与品质均优于用青冈木等杂木屑为原料栽培的香菇,生物学效率可以达到98.3%,比常规配方增产达9.8%。研究结果表明,用果桑枝条作为香菇的替代原料是完全可行的,也使桑树的果、枝、叶得到综合利用,这对建设节约型农业,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浙江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研制的生物发酵产品——菇力源有机肥。该产品在代料香菇生产中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解其对金针菇的影响,笔者于2001年9月进行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芒秆屑栽培大球盖菇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秆屑由芒秆粉碎而成,芒秆是对五节芒、类芦、芒等一些草本植物的统称,其中五节芒(大叶芒秆)在丽水市分布广,数量多,再生速度快,是加工芒秆屑的主要原料。芒屑含粗蛋白3%~3.5%,高于杂木屑的0.39%,含碳水化合物的粗纤维等成分为50%~70%,接近杂木屑的73%~78%。也就是说芒秆屑的营养总水平略高于杂木屑,而成本略低于杂木屑,且在杂木屑资源日趋紧张,利用数量多,再生速度快的芒秆替代杂木屑栽培食用菌不失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针对浙江省食用菌菌种产业的现状,提出亟需创建菌种质量测试中心。介绍丽水市创建食用菌菌种质量测试中心的措施及其取得的初步成效。总结其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业务职能和检测服务范围受限,提出须强化菌种检测职能和有重点地提高检测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香菇是丽水市食用菌产业的主导产品,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香菇产业的是否可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由菌种质量问题引发的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由于菌种无性繁殖的特点,食用菌产业有"一支母种影响一个食用菌产业"的说法,种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2年5月,丽水市某香菇产区菇农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菌棒有易断的现象,与往年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许多大型真菌与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关系,通常把这种关系称为外生菌根。人们发现这种现象已有百年历史,在我国已知的有600种以上,例如伞菌类中的红菇属、乳菇属、鹅膏菌属、牛肝菌属,腹菌类的硬皮马勃菌属、豆包菌,以及子囊菌类的块菌属等。外生菌根菌的菌丝附着于植物根系上并深入根的皮层细胞间,扩大根系吸收水分和溶于水中营养物质的面积,并能产生刺激生长和具  相似文献   
10.
经对新引进的珍稀食用菌——金福菇两个新菌株的栽培对比、培养料配方、菌丝培养及栽培适期等多方面的试验研究,阐述了金福菇栽培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