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6篇
农学   9篇
  6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自动识别雌雄蚕蛹的技术与设备,是解决蚕种生产人工鉴蛹人力短缺和保证鉴蛹正确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以6个家蚕品种的蚕蛹供试,利用自制的在线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进行雌雄蛹的鉴别。分别以3种采谱条件采集各供试家蚕品种蚕蛹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以采用全谱和经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无信息变量消除法(UVE)优选后的波长变量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的雌雄蚕蛹识别模型。测试结果显示,在3种采谱条件下,以单个家蚕品种的光谱数据建模时雌雄蚕蛹鉴别的正确率达100%;多个家蚕品种的蚕蛹混合后采集光谱数据建模,其中采用方法 a(积分时间8 ms,扫描次数5次)、方法 b(积分时间为8 ms,扫描次数10次)、方法 c(积分时间20 ms,扫描次数10次)获取光谱数据建模的鉴别正确率分别达94.2%、95.2%、100.0%。选择高速采集光谱的方法 a,经CARS法优选波长后建模的测试结果优于经UVE法优选波长建模的结果,对校正集、交叉验证集和预测集蚕蛹样品的雌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100%、100%和96.2%。研制的在线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及建立的检测方法与模型,可应用于蚕种生产中快速鉴别分选雌雄蚕蛹。  相似文献   
2.
当前净水厂给水在深度处理工艺中大量使用臭氧处理系统,为了使得净水厂臭氧处理系统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本文就结合某自来水厂臭氧处理系统实际建设和设计,对臭氧系统中臭氧气源生产、发生系统、具体接触反应及尾气处理系统的设计关键点进行叙述,以期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是评价桑椹鲜果品质的重要指标,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快速、实时无损地检测桑椹鲜果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方法。首先用手持式Micro NIR1700型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桑椹的近红外光谱,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后,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法建立桑椹鲜果SSC预测模型,并用随机蛙(Random-frog)和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2种方法筛选出最优波长变量,提高PLS模型预测精度。经过1阶求导(1stDer)、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和均值中心化(MNCN)相结合预处理后的全波长光谱PLS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校正集与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平方(R2)分别为0.916 1和0.925 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85 8°Brix和0.654 3°Brix。相较于Random-frog法,用CARS方法优选出19个波长变量,所建PLS模型的预测效果更好,校正集与验证集的R2分别为0.933 2和0.943 4,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782 0°Brix和0.582 8°Brix。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手持式Micro NIR 1700型近红外光谱仪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够用于现场对桑椹鲜果SCC的快速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阻断ELISA)对3个规模化猪场提供的350份血清样品进行猪瘟免疫效果平行对比检测,结果:A猪场120份,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免疫合格为95份,免疫合格率为79.2%;阻断ELISA检测免疫合格为92份,免疫合格率76.7%。B猪场120份,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免疫合格为108份,免疫合格率为90.0%;阻断ELISA检测免疫合格为104份,免疫合格率为86.7%。C猪场110份,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免疫合格为58份,免疫合格率为52.7%;阻断ELISA检测免疫合格为55份,免疫合格率为50.0%。  相似文献   
5.
仔猪伪狂犬病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9月,我省某地养猪场经产母猪发生死胎、木乃伊、黑胎现象,怀疑为猪细小病毒、乙型脑炎,并加强了对上述疾病的防疫工作。1997年10月该猪场7~15日龄新生仔猪,几乎整窝发病、整窝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在短短1个月内死亡仔猪达176头,断...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对植物病害的生防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利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甘肃省景泰县马铃薯连作田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木霉菌株GAS1-1,经形态观察、rDNA-ITS和EF-1α序列分析明确其分类地位;用生物学方法研究该菌的营养生长和产孢条件;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该菌株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基于形态学特征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菌株GAS1-1被鉴定为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为甘肃省木霉新记录种。该菌株对玉米镰孢茎腐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玉米穗腐病菌F. verticillioides、棉花枯萎病菌F. oxysporum、玉米腐霉茎腐病菌Pythium inflatum和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均具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尤其对玉米腐霉茎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好,抑菌率达100.00%。该菌株营养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膏;其在15~35℃均可生长,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佳产孢温度为25℃;在pH 5~12的培养基上菌丝均可生长,菌丝最适生长和产孢的pH均为5;24 h黑暗条件下菌丝营养生长最快,12 h光暗交替条件有利于产孢;孢子致死温度为69℃,10 min。表明短密木霉菌株GAS1-1具有较好的生防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DNA重组技术和蚀斑技术获得融合基因的重组病毒,制备了鸡生长抑制因子(SS)免疫原,与鸡传染性IBD、ND免疫原共同高免健康产蛋鸡,使其卵黄中产生高效价的抗鸡SS、IBD、ND抗体,利用含高效价的卵黄制成鸡抗病促生长剂。实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对人工感染的IBD鸡治愈率为97.5%,预防保护率98.4%;对流行区自然感染的IBD鸡治愈率96%,预防保护率97%。对健康肉仔鸡应用,可使其育成出栏时间提前3天,每只平均比对照增重135.7g;饲料转化率提高8.37%。  相似文献   
8.
猪"高热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于育肥猪、保育猪和部分母猪。病猪表现为发热,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腹式呼吸,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病猪毛孔有出血点。该病治疗效果不理想,易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病残猪和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96份玉米杂交种对甘蔗花叶病毒(SCMV)引起的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差异,于2011-2015年间通过苗期人工摩擦接毒和成株期自然感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未发现高抗材料(HR);''兴达糯1号''五谷2010''2011''正德306''豫丰96-68''818''临早杂1号''正德305''甘农963''和''金穗51216''等10份材料表现抗病(R),占供试材料的10.4%;''CN8706''甘农821''东单339''NF09''玉源209''等22份材料表现中抗(MR),占供试材料的22.9%;''宁玉524''潞玉36''陇单026''9909''龙生1号''等22份材料表现感病(S),占供试材料的22.9%;''龙单1号''平玉8号''金518''登海605''超甜603''等42份材料表现高感(HS),占供试材料的43.8%。  相似文献   
10.
42份鲜食玉米品种对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鲜食玉米品种对由丝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和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引起的玉米瘤黑粉病的抗性差异,于2019年通过人工接种对42份鲜食玉米进行田间抗性鉴定。对丝黑穗病的鉴定结果表明,在42份鲜食玉米品种中,未发现高抗材料;‘盛甜糯9号’和‘三禾甜加糯6号’表现抗病;‘盛彩甜3号’‘福王9号’和‘脆甜1号’3份材料表现中抗;16份材料表现感病;21份材料表现高感。对瘤黑粉病的鉴定结果表明,3份材料表现高抗,分别为‘脆甜168’‘金陇12’和‘原玉黄糯1168’;‘盛甜糯10号’和‘陇糯2号’表现中抗;9份材料表现感病;28份材料表现高感。参试材料中未发现同时兼抗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品种,由此说明,在鲜食玉米上,对黑粉类病害的抗性品种较为匮乏,需进一步加强抗性材料的筛选利用,并加快多抗组合的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