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率的调查及就业率下降趋势分析,对农科独立学院专业结构调整与改造进行了探讨,并制订农业独立学院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郭晓帆  陈艳秋  杜萍 《食用菌》2006,28(6):9-10
采用Tris-HCl(pH6.9)、TBE、Tris-甘氨酸(pH8.3)、磷酸缓冲液(pH6.4)、Tris-HCl(pH8.0)、Tris-HCl(pH8.8)为提取剂,在同一条件下提取桦褐孔菌过氧化物酶。通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桦褐孔菌菌丝体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Tris-HCl(pH6.9)做为提取剂制备的样品液经电泳后,在图谱中条带丰富,带形清晰,提取效果最好。Tris-甘氨酸(pH8、3)提取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生物生产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从校企合作模式、实践生产基地、项目组织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总结了课程改革的内容。明确了教学改革的目标,认为该项目的特色在于实用性强、指导性强、应用面广。  相似文献   
5.
以富集矿质元素钙、铁、锌的桦纤孔菌为试验材料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富集矿质元素后,桦纤孔菌中各营养成分含量普遍升高。富集矿质元素铁的桦纤孔菌的氨基酸、粗脂肪、粗灰分、粗蛋白含量均最高,其谷氨酸含量高达5.43%,比对照高3.14%;粗脂肪含量高达135.38 mg/g,比对照高55.03 mg/g;粗灰分含量高达50.90 mg/g,比对照高2.39 mg/g;粗蛋白含量高达21.34%,比对照高1.11%。富集矿质元素钙的桦纤孔菌的粗纤维含量最高,达41.72%,比对照高2.59%。  相似文献   
6.
桦褐孔菌的人工驯化栽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由野生桦褐孔菌茵核分离得到的纯茵种,采用不同配方进行母种、原种、栽培袋培养基对比试验及菌核形成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以葡萄糖、黄豆粉综合培养基为最好;原种培养基以玉米粒为最好;茵核人工代料栽培培养料以桦木屑52%、玉米芯26%、麦麸20%、白糖1%、石膏1%、水分65%为最好,生物学效率达30%。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加工产品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了食用菌加工产品的营养价值,并对目前已有的食用菌深加工的产品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玉米粒、木屑培养基制作桦褐孔菌原种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玉米粒、木屑制作桦褐孔菌原种,比较结果表明,玉米粒培养基制作桦褐孔菌菌丝的生长势强,日均生长速度为0.38cm,显著高于木屑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调味料具有食用方便、天然、健康等优势,因而备受国内外关注。食用菌调味料工艺研究是目前食用菌食品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健康意识的提高和食品加工技术增强,越来越多的食用菌调味品在市场上出现。综述了低钠菇盐的作用机理、现状和营养优势,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以菌丝培养特性和ISSR分子标记对采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21株桦褐孔菌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2种方法的聚类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菌丝培养特性标记的聚类结果与ISSR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均与地理分布有较强的相关性,但ISSR分子标记结果与纬度相关性较大,菌丝培养特性标记的聚类结果与生态环境相关性较大。因此,建议在桦褐孔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种质鉴定中采用分子标记,并辅之以其他标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