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园艺   7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正> 在果树育种过程中,对杂种实生苗的早期鉴定与预选,早已为育种者所关注。Luther Burbank与I.V.Michurin很重视这项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树种在形态特征方面的相关指标,但多限于经验。随着科学的进展,不少育种工作者从生物学、解剖学、生理、生化等方面进行了预选研究。在木量杂种实生苗中。根据形态特征的相关进行预选,比较切实可行。Brown(1975)指出,所有的相关与预选,必须达到下列两点要求:(1)相关程度必须很高;(2)  相似文献   
2.
苹果杂种后代抗寒力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十年来在抗寒苹果育种工作中的部分试材,总结分析了大苹果与抗寒小苹果的F_1、F_2、F_3代在抗寒力上的变异趋势;较抗寒大苹果与大苹果的杂种后代,以及不同杂交方式与亲本组合的后代在抗寒力方面的遗传规律,可供抗寒苹果育种选配亲本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总结了大苹果与小苹果杂种一代在抗寒力、果实大小、品质、贮藏力和成熟期等方面的遗传倾向;大苹果与小苹果正反交和几个主要小苹果杂种后代的经济性状的表现。并初步探讨了大苹果与小苹果杂种后代几种主要性状之间的相关与回归。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抗寒苹果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梨种间杂交后代抗寒力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美、苏联与一些地处严寒的国家都曾进行过梨的抗寒育种工作,但对梨的抗寒力性状的遗传规律缺乏研究,大多根据苹果抗寒力的性状遗传加以类推。我所于1950年开始了梨的抗寒新品种的选育。为了了解抗寒力性状的遗传传递,作者们统计分析了1963年25组合2612株系的抗寒力平均数与变异率,总结了不同种、不同组合间在抗寒力上的遗传倾向。这为梨的抗寒育种选择亲本提供了理论上与数字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东北中部气候特点与果树生长、越冬的关系根据蛟河、通化、公主岭、白城、延吉、敦化等地气象资料分析結果,东北中部气候条件具有以下4个特点: 1.冬季干寒、少雪:东北中部年平均溫度为2.1—5.5℃,最低温度在-30℃以下,冬季平均温度为-11.1至-20℃,低溫延續期长,全年有5个月的月平均溫度在0℃以下。而且冬季降水特少,12、1、2等3个月的降水量只等于全年的2.5—4.9%。冬季酷寒和低溫延續期长、已经不利于果树越冬,再加以冬季水分缺乏,更显著地减低了果树对低温  相似文献   
6.
作者继大苹果与小苹果杂种后代在抗寒性状遗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果实大小、重量、果形与品质的遗传进行了分析,为抗寒苹果育种正确地选配亲本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 寒地人民有吃冻梨的习惯,未见食用冻苹果者,因为苹果受冻后,果皮、果肉变褐,果内出现空腔,果汁外流,风味明显变劣,有苦味。吉林省农科院果树所培育的冻贮苹果新品种一冬红,为寒地增添了一个苹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