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12篇
园艺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在不同成熟度和降温贮藏方式下,LAC表达模式与鸭梨果心褐变的关系,为进一步解析鸭梨果心褐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鸭梨作为材料,通过对不同成熟度(早采、中采和晚采)的鸭梨进行急速降温(急降)和缓慢降温(缓降)处理,观察贮藏期间鸭梨果心褐变情况,测定漆酶(Laccase,LAC)活性及其基因LAC的相对表达量,研究LAC在鸭梨果心褐变过程中的参与作用。【结果】冷藏60 d时,晚采鸭梨出现褐变,晚采缓降处理的鸭梨果心褐变指数为0.32,是同期急速降温处理的2.56倍;在贮藏90 d时,中采缓降处理的褐变指数是0.24,中采急降处理的褐变指数仅为0.01。各个处理组在贮藏期间LAC活性多数表现为先逐渐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晚采的果实在贮藏60 d时出现活性高峰,褐变发生;早采和中采鸭梨LAC活性高峰均在90 d时出现,褐变程度低于晚采鸭梨。在贮藏期间,缓慢降温处理的LAC活性高于急速降温处理。鸭梨LAC14LAC7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LAC6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再降低的变化趋势;中采、晚采鸭梨在贮藏60 d时,LAC14LAC7表达量最高。【结论】与缓慢降温相比,急速降温处理减少了鸭梨果心褐变的发生。在整个贮藏期间,LAC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又上升的趋势,其峰值时的活性高低次序为:晚采>中采>早采,这与果心褐变趋势一致;LAC在鸭梨果心褐变过程中上调表达。相比缓慢降温处理,急速降温处理具有较低的LAC7LAC14LAC6表达量。急速降温结合适时采收能够抑制LAC的上调表达,减少鸭梨果心褐变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鸭梨采后种子生理及转色与鸭梨果实褐变的关系,研究了降温方法对不同采收成熟度鸭梨种子转色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和贮藏期的延长,鸭梨种子颜色逐渐加深,转色指数增加;采后早采鸭梨种子PPO活性和细胞膜渗透性最高,中采果次之,晚采果最低,较高的PPO活性导致早采果种子颜色变化最大;缓慢降温较好地抑制了鸭梨种子转色指数、PPO活性和细胞膜渗透率的升高,而且对早采果种子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新疆葡萄贮运保鲜现状与产业技术提升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也是我国葡萄保鲜产品最大生产销售区,但是新疆葡萄贮运保鲜现状不容乐观,产业系统保鲜技术也亟待提升。本文通过分析新疆主栽品种葡萄的采收期及主要贮运特征,指出新疆葡萄贮藏及运输保鲜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新疆鲜食葡萄贮运保鲜产业技术提升途径,为我国新疆葡萄贮运保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我国发展果蔬冷链的重要意义,指出果蔬冷链的三个主要环节是预冷、冷藏和冷藏运输,介绍了我国果蔬冷链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预冷、冷藏和冷藏运输过程中的主要节能途径。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社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从OBE理念出发,构建了“一体两翼三驱动”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核心能力。“一体”指专业核心能力的主体食品质量与安全全程控制能力;“两翼”指两个重要的专业核心能力,即食品质量控制能力和食品安全检测能力;“三驱动”指食品科学、专业素养和科技创新等三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作为驱动力。由此课题组梳理出2个一级、15个二级、15个三级专业核心能力,制定了专业核心能力考核体系并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7.
气调贮藏对早酥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肃早酥梨为试材,研究在温度(0±1)℃、相对湿度(RH)90%~95%条件下,1%~2%O2+1%~2%CO2、3%~4%O2+1%~2%CO2、5%~6%O2+1%~2%CO2三种气体组分对早酥梨气调贮藏效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240 d的贮藏期间,三种不同比例气体组分的气调贮藏均能降低梨果的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强度,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减缓早酥梨黄化,使其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滴定酸含量保持较高水平,其中3%~4%O2+1%~2%CO2气调贮藏效果更为显著,能较好地延缓梨果衰老,保持果实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8.
蒲公英中含有的绿原酸具有抗菌消炎等多种活性。以蒲公英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绿原酸,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提取蒲公英中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蒲公英粉碎度60~80目,料液比1∶30(g/mL),超声功率198 W,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60 min,超声温度80℃,在此条件下粗品绿原酸提取率达到1.803%。超声波法提取的绿原酸提取率(1.803%)显著高于热水浸泡法(1.257%)和冷浸法(0.984%)(P0.05)。  相似文献   
9.
以金红苹果为试材,在常温(20±1)℃条件下贮藏,研究不同浓度1-MCP(0.5、1.0、1.5μL/L)熏蒸处理对金红苹果生理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期内,与对照组(未熏蒸处理)相比,经1-MCP处理后,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强度均明显降低,并推迟了乙烯高峰的出现,增强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延缓了衰老;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抑制了果肉褐变;保持了果肉较高的硬度,减缓了可滴定酸(TA)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的下降。在不同浓度的1-MCP处理中,以1.0μL/L1-MCP处理的果实贮藏效果最好,具有较高的好果率,肉质坚硬,果实酸甜适口,果皮色泽红青鲜艳。  相似文献   
10.
不同处理对鸭梨采后颜色变化的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IELAB表色系统研究了采收期、降温方法和套袋等处理对鸭梨采后果皮颜色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晚采收提高了鸭梨果实的成熟度和果皮的L、a、b(不套袋果)值,使得叶绿素减少,类胡萝卜素增加;缓降温处理促进了不套袋鸭梨L值和a值的升高,加速了叶绿素的降解,而对套袋果影响不明显;套袋处理使鸭梨的L值和a值增大,b值减小,叶绿素减少,颜色变浅,采后色泽的变化减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