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当环境温度过冷或过热、通风不良、患病、噪声、转群、防疫等因素刺激机体时,导致家禽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发生变化,使机体免疫力受损、生长和繁殖力下降,表现为生长速度缓慢、体重减轻、产蛋量减少、蛋品质差、饲料利用率低、患病和死亡概率增加等,饲养者必须分析和查找可能导致的应激因素,采取有效的方法于以消除. 1常见应激因素 温度.鸡体正常温度在41℃左右,不同阶段对温度需求不尽相同.孵化期温度高低不稳会影响孵化率.雏鸡和产蛋期成鸡适宜温度是18~21℃,否则产蛋会受影响.当环境温度突然下降时,寒冷刺激会引起呼吸道疾病;低于零下10℃时,产蛋停止,局部易被冻伤;高于32℃以上时,鸡体调节代谢降低,采食减少,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使经济生产指标受影响,如产蛋率下降,蛋壳变脆,破损增加,种蛋受精率下降,体重下降,死亡率上升;当温度高于37℃以上,呼吸频率超过110次/分钟时,会出现呼吸困难,进而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2.
花椰菜—黑芥体细胞杂交获得抗黑腐病异附加系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香  严红  曾兴莹  盛小光  唐宇  韩硕  宗梅  陆坤  刘凡 《园艺学报》2011,38(10):1901-1910
 以花椰菜—黑芥体细胞杂种的自交及回交后代为材料,建立了结合抗病性人工接种鉴定,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B基因组特异分子标记和染色体原位杂交的大规模群体分析技术,在50份高代自交及回交材料中筛选获得了20份形态学特征偏向花椰菜,30份呈花椰菜—黑芥中间类型的材料。细胞DNA含量检测(FLC)及染色体计数结果表明,偏花椰菜的类型,DNA含量基本在2.24 pg · cell-1以下,染色体数在28条以下。经连续3年黑腐病病菌人工接种鉴定,获得高抗株系12个,抗性株系17个,占全部受试材料的14%。对其中3个(PFCN29 BC3-3-5、PFCN16-1 S2BC3-107和PFCN14-1 S1BC4-123)形态偏花椰菜且高抗黑腐病的植株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其分别为花椰菜染色体组附加了2、7和8条黑芥染色体的异附加系材料。这些植株可以用于后续的研究和作为育种桥梁材料,进一步获得黑腐病抗性的单体附加系或渐渗系。本研究表明通过体细胞杂交转育野生优异抗性资源,创新甘蓝类蔬菜育种种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4.
李精耕  陆坤 《农业考古》2015,(2):117-122
欧阳修是名副其实的"醉翁",同时也是造诣精深的"茶人",茶在他生活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成为心灵的调适剂和诗歌创作的题材。酒之浓烈张扬与茶之平淡冷静,体现着他不同时期、不同处境的身心状况与精神面貌,早年的爱酒过茶到晚年的转而向茶,流露出他独特的处世心态与人生风度。  相似文献   
5.
6.
1选育经过 "苏丰粳一号"(原编号SR21)采用复合杂交并辅之于辐射而育成的高产、稳产、高度耐肥抗倒的水稻新品种.选育经过为:1985年以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米质较优的"苏粳二号"为母本,"南粳33"为父本进行杂交,1987年F2种子经辐射处理,1989年将辐  相似文献   
7.
8.
 ‘京莲红2号’是结合双单倍体技术与胞质雄性不育转育培育而成的观赏甘蓝圆叶红色系一代杂种。其株高约25 cm,生长势强,株形饱满,叶数多。内叶挺立,互叠排列,形似玫瑰,紫红色,颜色鲜艳,着色早,均匀,褪色晚,整齐度高,耐–5 ℃低温。  相似文献   
9.
养殖场消毒的误区与正确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误区 对消毒作用认识不足.好多养殖场没有完整的消毒制度,想起来就搞1次.还有的养殖场常年不消毒,听说某地方有疫情就突击消毒,而忽视日常消毒对疫病预防控制的重要作用.还有的养殖场只是做样子,应付业务主管部门的检查,不注重消毒效果. 消毒环节不全面.消毒应贯穿养殖生产全过程,而多数养殖场只注重带畜禽消毒,忽视车辆、用具、笼具、圈舍死角等环节的消毒.  相似文献   
10.
太湖糯(原名鉴22)是江苏太湖地区农科所1981年用祥湖24作母本,紫金糯作父本进行杂交,经温室、南繁加代于1984年选育成的糯稻新品种,1988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确定在太湖地区作稻麦两熟制单季糯稻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