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1.
多效唑对木薯产量和淀粉含量影响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木薯不同生长期以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溶液进行叶面喷施,观测多效唑对木薯农艺性状及产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喷施多效唑能矮化植株,抑制地上茎秆生长,使植株叶色浓绿,增强光合作用,增加营养积累,促进薯块膨大,从而提高木薯的产量和淀粉含量,其中以苗期和薯块膨大期每公顷分别喷施900kg浓度为500mg/L和1000mg/L的15%多效唑溶液的处理效果最好,产量达41740kg/hm2,比对照增产26.72%,淀粉含量达38.3%,比对照增长22.4%,这种多效唑喷施方法可以在木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桂平市木薯品种筛选比较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7个木薯品种进行筛选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新选048、南植199、辐选01、华南8号、华南5号等品种,表现稳产、高产、高淀粉含量,综合农艺性状优良,较适合推广种植,可作为重点推广的优质高产木薯良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育高产、高淀粉含量及适合间作套种的木薯新品种,为广西木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0~2015年,以木薯品种新选048为母本,采用自然杂交与胚挽救的方法,经连续多年多世代系统选育,获得木薯新品种桂木薯6号,并对其鲜薯产量、淀粉含量、收获指数、发芽率及抗逆性等进行评价。【结果】2012~2013年初级与高级评价结果表明,桂木薯6号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和收获指数均高于对照品种华南205(CK),其中在广西武鸣初级评价中,鲜薯产量比CK高66.7%,在广西武鸣和隆安高级评价中,鲜薯产量分别比CK高70.1%和73.3%,增产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两年不同地点的评价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比CK增加70.0%,平均淀粉含量比CK增加1.0%,且收获指数均高于CK。2014和2015年区域试验结果表明,3个试验点(广西武鸣、桂平和合浦)桂木薯6号平均鲜薯产量分别比CK高53.4%和50.3%,平均淀粉含量分别比CK增加1.4%和2.1%,增产均达显著水平。桂木薯6号平均发芽率98.5%、平均株高2.5 m、平均茎粗3.5 cm,生长势较强,属不分枝类型,具较强抗旱性,但抗风性较差。该品种于2016年4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桂木薯6号具有稳产高产、收获指数高、品质优良及抗旱能力强等优点,生产中可单独种植,也可与其他经济作物进行间作或套种,适合在广西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广西桂南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光温日照
条件好,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多样,配套露
地蔬菜高产栽培技术,实行一年五种五收,效
益显著。2013 年在广西桂南地区的贵港、玉
林、钦州、北海示范推广,种植面积328 hm2
(4 920 亩),一般每667 m2 年产值32 000~
40 000 元。  相似文献   
5.
木薯间种西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仲南 《中国蔬菜》2009,1(11):42-43
广西木薯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占全国的65%以上。由于木薯前期生长缓慢,在田间间作西瓜可提高经济效益4倍以上!  相似文献   
6.
陈仲南 《中国蔬菜》2009,1(9):53-54
广西受气温的影响,常规种植荔浦芋多在3月中旬~4月上旬,生育期一般需9~10个月,12月才开始收获。但每年9月入秋以后,气候干旱,雨水少,昼夜温差大,香芋生长减缓,茎叶开始萎缩枯死,逐渐停止生长,产量低。为提早香芋的收获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稻草黑膜覆盖免耕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需用稻草量大,为解决免耕稻草用量大的困难,进行了稻草黑膜覆盖免耕栽培试验的探索。试验田不经翻耕犁耙,摆种施肥后,覆盖10cm厚的稻草和覆盖3cm少量稻草加黑色农膜的两个免耕种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草+黑膜覆盖免耕比单用稻草覆盖的免耕栽培,稻草用量减少2/3,萌芽出苗和收获都提早16d,增产20.87%,每667m2节本增收576.14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木薯间作套种栽培技术,不仅提高了复种指数,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同时改善了田间气候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除草剂的使用,降低种植成本,有效地增加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木薯间作套种不同作物的栽培模式和经济效益以及国内木薯间作套种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强政府和当地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和人才投入,为木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应因地制宜,发展与当地相适应的标准化种植模式,探索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建议,为木薯间作套种栽培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