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板栗冠潜蛾(Tischeria quercifolia Kuroko)是国内新记录虫种.在北京板栗产区每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内越冬,5月上旬越冬代成虫羽化,第1、2、3代成虫羽化期分别为6月下旬、7月底至8月初和8月下旬.卵散产在叶片正面,幼虫孵化后即蛀入叶片,在叶内为害,并将虫粪排到叶表面.寄主有板栗、槲树、辽东栎、栓皮栎等.清扫落叶、保护和利用天敌可有效控制害虫发生;5月下旬、7月下旬第1、2代幼虫发生时,可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2.
近年,北京平谷县板栗树上发现一种潜叶害虫,此虫在叶片内蛀食叶肉,并在叶内做成白色的绵茧.2001年京郊密云、怀柔等区县均发现此虫危害板栗叶片,据初步统计全市发生面积达1 100 hm2以上.经鉴定为潜蛾科潜蛾属害虫,暂定名为板栗潜叶蛾(Lyonetia bedellist sp.).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平谷区已发展保护地桃树 50 0多公顷 ,树龄为 2~ 5年生 ,密度多为 1 .0m× 1 .5m ,主要品种有早露蟠桃、瑞光 5号、曙光、艳光、华光等 ,也有少量延迟栽培的中华寿桃。随着栽培方式的变化 ,主要病虫种类也发生了变化。保护地桃树主要病害有穿孔病、褐腐病、根癌病等 ;主  相似文献   
4.
桃树冠瘿病的发生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树瘿病又称桃树根癌病、桃树根瘤病,是植物冠瘿病的一种。除严重为害以桃树为主的核果类果树外,也为害苹果、梨、葡萄等果树以及林木、花卉和农作物等植物。据不完全统计,该病菌至少可为害 93个科, 331个属, 643个不同种的植物,且多数是双子叶植物,少数是裸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很少被侵染。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有 60多个国家有冠瘿病发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河北、辽宁、吉林、山东、浙江、福建和河南等省市。   桃树冠瘿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细菌多在病组织的皮层和土壤中越冬,为土壤习居菌,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桃…  相似文献   
5.
桃潜叶蛾在平谷县以成虫越冬,1a发生6代。成虫有多次交尾习性,趋光性强,迁移能力较强。幼虫可为害桃、杏、李及榆叶梅等叶片,幼虫天敌优势种为姬小蜂,寄生率可达36.6%。叶片受害后,光合强度降低20.8%,产量降低18.3%。生产上,5月下旬桃潜叶蛾性诱剂诱蛾高峰日,用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1500~2000倍液防治;8月中下旬,性诱剂诱蛾激增日开始调查虫(卵)叶率,超过5%时,用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1500~2000倍液,加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好叶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6.
飞防林木虫害的几种用药方法陈凤旺1996年飞机防治林木害虫的工作被列入北京市林业科技推广项目。此项工作在北京市林业保护站的领航下从1988年开始到1996年,已经滚动进行了9年。9年时间,全市共推广飞机防治林木害虫129.94万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是新传入北京市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其生物学特性国内外多有报道,但缺少北京地区的相关确切资料,从2005年4月开始,对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在试验区内,美国白蛾1 a发生3代,以蛹越冬;越冬代成虫趋光性较强;成虫的羽化主要发生在16-22时之间;第1代成虫产卵量最大,平均777.4±204.4粒/头;越冬代卵孵化率最高,平均为98.8%;4~6龄幼虫在饥饿的情况下也会少量取食油松、侧柏等常绿树叶,但对用于铺设草坪的崂峪薹草,即使被饿死也不取食;第2代蛹的羽化率最高,平均为92.4%.  相似文献   
8.
松材线虫病对北京松树资源的威胁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材线虫病主要危害松属植物,具有扩散蔓延迅速、发病速度快、防治困难等特点.北京市有松材线虫的寄主植物、媒介昆虫和适宜的定殖环境,应引起高度重视.要采取措施,做好松材线虫病的预防和除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板栗冠潜蛾 ( Tischeria quercifolia K uroko)是国内新记录虫种。在北京板栗产区每年发生 4代 ,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内越冬 ,5月上旬越冬代成虫羽化 ,第 1、 2、 3代成虫羽化期分别为 6月下旬、 7月底至 8月初和 8月下旬。卵散产在叶片正面 ,幼虫孵化后即蛀入叶片 ,在叶内为害 ,并将虫粪排到叶表面。寄主有板栗、槲树、辽东栎、栓皮栎等。清扫落叶、保护和利用天敌可有效控制害虫发生 ;5月下旬、 7月下旬第 1、 2代幼虫发生时 ,可用 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50 0倍液或 2 5%灭幼脲 3号胶悬剂 150 0倍液等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0.
几种药剂对美国白蛾的毒力测定和防效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几种药剂防治美国白蛾3龄幼虫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野外防治试验和野外残效期测定,7种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12%藻酸丙二醇酯对美国白蛾3龄幼虫的毒性最强(LC50=0.053 5 mg/L),其它依次为0.38%苦参碱(LC50=0.259 mg/L)、1.2%烟碱.苦参碱(LC50=0.574 mg/L)、1%甲维盐(LC50=0.78 mg/L)、1.8%阿维菌素(LC50=1.38 mg/L)、4.5%高效氯氰菊酯(LC50=2.58 mg/L)、5%桉油精(LC50=3.85 mg/L);野外防效试验的10种药剂对美国白蛾3龄幼虫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最终死亡率均达到100%,药后12 h高效氯氰菊酯致美国白蛾3龄幼虫死亡速度最快,其次为烟参碱、桉油精、苦参碱、藻酸丙二醇酯、阿维菌素、甲维盐,3种仿生物制剂中5%杀铃脲击倒速度较慢;残效期以仿生物制剂类最为显著,3种仿生物制剂类残效期均为49d以上,其次为高效氯氰菊酯达到14 d左右,残效期最短的有1%甲维盐、5%桉油精、1.2%烟碱.苦参碱、0.38%苦参碱、1.8%阿维菌素和0.12%藻酸丙二醇酯均为7 d左右。为防止美国白蛾对单一药剂产生抗药性,多种药剂应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