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园艺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椪柑果实采后枯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var .Ponkan )果实采后贮藏期间,果皮和果肉的果胶甲酯酶(PMK)(E、C、3、1、1、11)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E、C、3、2、1、15和67)各有两个活性高峰。活性高峰期间果实容易失重;活性高峰过后,果实开始出现枯水。 果实初枯时,呼吸强度逐渐增大;全枯时,呼吸强度迅速上升。糖和有机酸含量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而降低。枯水果实汁囊的含水量大于正常果实汁囊的含水量。 由于PME和PG活性的增高,加速果胶物质的降解,导致细胞之间和细胞内部气体通道的形成,促进有氧呼吸,加速营养成分的消耗,加速枯水的发生和发展。采后果实枯水的产生,营养物质的消耗是主要的,其次才是水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宽皮柑桔果实采后枯水的形态结构及细胞显微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沙囊形状将宽皮柑桔枯水果实分为皱缩型和粒化型两类,发现粒化型沙囊细胞壁有增厚现象,而皱缩型未见增厚。枯水后期沙囊细胞内含物减少,甚至完全消失;果实外果皮的表皮细胞原生质解体,液泡化,经染色处理后细胞核着色浅。根据本研究结果,可以认为枯水的实质是营养物质消耗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荔枝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发展以及荔枝果实采后生理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评述。介绍了几种较为成熟的荔枝贮藏保鲜方法。此外,还指出了荔枝贮藏保鲜及采后生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几种抗氧化剂对荔枝果实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荔枝果实采后的衰老褐变,与多酚氧化酶的作用和膜脂的过氧化作用增强有关,而膜脂的过氧化是由活性氧如羟基自由基和单线态氧所启动的。本文试图以具有清除活性氧毒害作用的几种抗氧化剂对荔枝果实作预处理,观察其贮藏效果并分析生理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荔枝果实在贮藏中乙烯的产生和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东主要荔枝品种──糯米糍、怀枝、桂味、三月红、黑叶等,采收后在室温贮藏过程中,均能产生小量的乙烯,贮藏3~5天后乙烯释放速度有较大幅度上升,而后略有下降。 成熟度适中的果实,乙烯释放量要低于成熟度过高的果实。 采收后荔枝未出现明显的呼吸高峰,降低贮藏温度可显著地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同时也导致乙烯释放量减少和推迟乙烯释放量最高点的出现。在30℃左右条件下用TBZ加乙烯吸收剂处理的荔枝,乙烯释放速度也明显地受到抑制,收到延长贮藏期和保持较好风味及色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荔枝(Lichi Chinensis Sonn)果实鲜红,果肉香甜多汁,是我国的名果之一。荔枝采后果皮容易褐变。果皮的褐变,除影响外观还影响果实的品质,使果实易受微生物感染引起腐烂。为了寻找荔枝果皮褐变的原因和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于1984年和1985年以“淮枝”果实为材料,研究低温下鲜红果及褐变  相似文献   
7.
刺梨的果面布满毛刺,因而得名刺梨,在四川省称之为木梨子。刺梨在植物学书里的中文名称是缫丝花,学名 Rosa roxburghii Tratt,蔷徽科。刺梨是野生水果,多年生落叶灌木,株高2.5米,一般1米左右,基多分枝,茎上有成对小皮刺,奇数羽状复叶,叶缘有细锐锯齿。三、四月开花,浅红色,微香味。七、八月果实成熟,有刺梨果香味,成熟果金黄色,未熟果青绿色,每个果重几克至二十克。生长于四川、贵州、云南、江苏、湖北、广东等地的溪沟,路旁及山林间。  相似文献   
8.
荔枝的采后生理和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荔枝果实是最不耐贮藏的果品之一。由于果实的生理、形态特性和在盛夏高温季节成熟,以致果实采后容易褐变、腐烂,在广州果实采收后一般只能存放2~3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鲜果的要求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