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黑白花奶牛产肉性能,国内报道较少,吉林省黑白花奶牛产肉性能测定也是首次进行。本次屠宰试验的目的是探讨已失去产奶能力的母牛,在未经肥育情况下的产肉性能。并根据活体和胴体测量进行产肉量估测的研究。兹将屠宰试验结果,摘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临朐是鲁中南蚕区的蚕茧生产重点县,也是全国三大蟥灾区之一。桑蟥幼虫从5月下旬开始危害,到9月中旬结束。一般年份夏秋叶损失10.5~30.3%,影响了夏秋蚕的饲养。近两年来桑蟥危害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到桑蚕生产的发展。为找出桑蟥回升的主要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笔者在1988年夏秋季对全县8  相似文献   
3.
<正> 奶牛育成期营养水平对其生长发育及成年后产奶量的关系颇大。作者来用全粪法进行育成牛的消化试验,并分析典型日粮,探讨了育成牛的营养需要。 一、试验方法 选12~13月龄发育良好、健康的吉林黑白花育成牛6头,平均体重355.5±21.7公斤,体高119.5±1.4厘米,体斜长136.2±2.8厘米,胸围163.7±2.1厘米.按相似原则将牛随机分两组,喂给两种不同比例的混合精料:豆饼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以11头成母牛能量代谢的测试数据,按直线回归法测得的奶牛维持能需要量的过程。该测试方法为丹麦饲养学家G.Thorbek为避免绝食试验而提出,并应用于生长牛的。本试验作为一项探索,把该法应用于成牛,阐述其理论依据,并提出了测试结果。维持能的需要量,是一个固定数,还是与产奶量呈某种函数关系的变数,是个新提出来的问题。笔者以本试验的测试数据,对一种新的计算维持能的回归公式的可靠性做了验证,认为该公式的产生和它所代表的理论确有相当的根据。  相似文献   
5.
黑白花奶牛育成期营养水平对其生长发育以及成年后的产奶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明确黑白花奶牛育成期间的消化性能及营养需要,于1980年8月至9月在吉林农大实习农牧场牛队进行了育成牛消化试验,并结合典型日粮做了营养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省东部山区(延边、吉林、通化专区)面积为103050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7%,其中草山草坡面积约有两千余万亩,可概括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属于长白山区。白头山是三江(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源头,河流纵横密  相似文献   
7.
黑白花奶牛饲养标准的制定是家畜饲养科学、特别是养牛科学的一项重大课题。解放以来,我国先后试用了一些国外的标准,取得了不少借鉴。同时,在试用过程中也不时地提出若干修改意见,以期使之更适合我国的具体条件。近年来,有关方面在做了相当多的实验之后,在积取某些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自己的试用标准。据报导,有的单位对新的标准做了验证性饲养实验,有的也提了些意见。总之,这项工作仍在进行之中,它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NEL:121.8MJ、CP:16%、CF:15.9%的日粮,对6头泌乳中期的高产奶牛做了试验日粮消化和氮、钙、磷平衡试验。结果表明,该日粮能提高产奶量和保证牛群健康和延长使用年限,可以作为高产奶牛泌乳中期推荐日粮,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适用价值,为奶牛标准化饲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原子吸收法、氟电极法及火焰光度计法,对天津市某牧场病牛的骨骼、尿液、饮水、饲料、饲草及该场的土壤进行了钙、磷、氟、铜、钴等元素的测定;并筛选出生滑石粉对其进行了防治。结果表明:该场奶牛患有慢性氟中毒病,用生滑石粉进行防治,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采用呼吸面罩及气体分析的方法测定黑白花奶牛生长期的产热(HE)。提出了分几个时段采气累计计算试验期平均产热的方法。黑白花奶牛生长期HE(Y)和W~(0.75)(X)呈强正相关r=0.9482(P<0.01),回归方程为Y=0.2067X-4.3380。能量沉积率RE/GE决定于日粮代谢能(ME)和HE,本试验结果较Grte Thorbek报道的资料RE偏高。本试验以RQ法所测得的HE,并非NE、ME,也不是HI,而是热增耗、维持体温热、消化发酵热的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