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24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24篇
  8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30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塔什库尔干、吐尔尕特和乌恰3个气象站196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逐日最高气温,建立了中巴经济走廊北端东帕米尔高原单站升温过程数据库,用百分位法基于综合强度指标遴选出极端升温过程,对比分析了该区域塔什库尔干等3站的极端升温过程频数、强度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7年,东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共出现489次极端升温过程,平均每年出现8.6次。塔什库尔干极端升温过程平均持续3.6 d,以持续3 d的最多,占24.7%,吐尔尕特和乌恰以持续2~3 d的极端升温过程为主。塔什库尔干的极端升温过程在7月出现最多,吐尔尕特在5月最多,乌恰在1月最多。(2)塔什库尔干综合强度最强的1次升温过程出现在2008年2月20—21日。东帕米尔高原3站的极端升温过程综合强度均在冬季最强。(3)57 a来,东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年极端升温过程频数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增加率为0.57次·(10a)~(-1),进入21世纪以来,极端升温过程相对频发,年际间变率加剧。吐尔尕特与乌恰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显著。(4)57 a来,塔什库尔干的极端升温过程强度呈显著的线性增强趋势,且近年来年际间变化幅度加剧;乌恰的过程强度略呈下降趋势,近年来年际间变化幅度趋于平缓。总之,塔什库尔干7月的极端升温过程最多,57 a来年极端升温过程频数显著增多、强度显著增强,近年来极端升温过程频数及强度的年际间变化幅度均加剧,造成东帕米尔高原区域融冰(雪)洪水及其衍生地质灾害频发,风险加剧。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1—2016年新疆各站逐日气温、NCEP再分析高度场、风场资料及北大西洋涛动(NAO)指数,分析了新疆1961—2016年冬季出现的极端冷事件频次变化及与其相联系的环流特征。冬季NAO通过欧亚(EU)波列传播影响新疆冬季极端冷事件的变化,但冬季NAO位相与新疆冬季极端冷事件并没有逐年一一对应的负相关关系。在冬季NAO负位相年,由EU波列传播,70°N以北北风偏弱,当乌拉尔山及其以东区域位势高度偏高(低),50°~70°N西风偏弱(强)时,新疆冬季极端冷事件偏多(少);在冬季NAO正位相年,由EU波列传播,70°N以北北风偏强,当乌拉尔山及其以东区域位势高度偏高(低),50°~70°N西风偏弱(强)时,新疆冬季极端冷事件偏多(少)。因此,冬季NAO、乌拉尔山及其以东区域高度场和50°~70°N西风三者共同作用决定了新疆冬季极端冷事件的发生频次,其中乌拉尔山及其以东区域位势高度和50°~70°N西风在冬季NAO对新疆极端冷事件的影响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宁  李树和  刘峄  王月君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1):2255-2259
以大黄姑娘品种为试材,设置6个浓度梯度(0、0.05、0.10、0.15、0.20、0.25 mol·L-1)的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以清水为对照,在智能温室内进行盆栽实验,测定了酸浆的植株生长量、生理及光合指标,探究其对NaCl胁迫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酸浆的株高、茎粗的生长量表现为先缓慢降低再显著下降。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及保护酶活性随NaCl的增加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叶绿素指标在0.05 mol·L-1 NaCl处理下达到最高;POD、SOD、CAT活性均在0.15 mol·L-1 NaCl处理下达到最高,而APX活性在0.10 mol·L-1 NaCl处理下最高。低浓度的NaCl胁迫促进酸浆光合作用,其净光合速率在0.10 mol·L-1 NaCl处理下最大,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在0.05 mol·L-1 NaCl处理下最大。随着胁迫的加重,数值开始降低。在此期间,胞间CO2浓度一直下降,而气孔限制值一直呈增加趋势,表明从NaCl浓度达到0.10 mol·L-1以上时,气孔限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补喂支链氨基酸(BCAA)、肌酸(Cr)对伊犁马血浆抗氧化指标、激素水平、肌酸、葡萄糖浓度以及乳酸、尿酸和肌酐含量的影响,为支链氨基酸、肌酸作为伊犁马有效的营养添加剂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年龄3~5岁(平均4岁),体重390~514 kg(平均457±50 kg),经过良好训练的伊犁马公马12匹进行试验。分为3组,每组4匹,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对照组补喂不添加任何添加物的补喂料,试验Ⅰ组补喂添加BCAA的补喂料,试验Ⅱ组补喂添加Cr的补喂料。分别在补饲的0、1、14、21和31 d补喂后4 h颈静脉采集血液。采用试剂盒法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补喂Cr能够明显提高T-AOC能力,Cr补喂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特别是在14和31d比对照组提高了21.79%和25.68%;补喂BCAA降低试验期间MDA的含量;对于血浆中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等3种激素水平,肌酸、葡萄糖、乳酸、尿酸和肌酐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补喂BCAA可以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浓度;补喂Cr可以提高SOD的活力和提高伊犁马血浆的T-AOC能力;补喂BCAA、Cr对伊犁马血浆中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等3种激素的水平均无显著影响;对浆中肌酸、葡萄糖的浓度均无显著影响;对血浆中乳酸、尿酸和肌酐的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新疆头屯河水库病险情况及原因,提出了有关加固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2007年3月12-13日,全省农机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会议在南通召开。各市农机局分管局长、处长、农机校校长,各鉴定(工作)站站长,省级农机人才培训基地负责人,部分列名农机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  相似文献   
7.
农民职业转化是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较低制约了农民职业转化。如何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民职业高质量转化已成为当今农村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作为农村职业教育基础的农机培训部门,要利用自身条件与优势,在培训教育市场中去拼搏,必须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市场变化需要,面对市场竞争,形成职业教育自我特色.才能走在农民职业培训的前列,引领农民职业转化。  相似文献   
8.
根据绵羊配种时间和产羔时间,通常把绵羊产羔分为冬产羔和春产羔。一般情况下,每年8~9月配种,翌年1~2月所产羔羊为冬羔;每年10~12月配种,翌年3~5月产羔为春羔。巩乃斯种羊场每年9月产冬羔绵羊配种,10月下旬产春羔绵羊配种。冬季产羔和春季产羔各表现出不同优点和缺点,选择何种羔羊生产方式,应当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饲草饲料储备、饲养管理水平来决定。一、生产比较1.冬产羔生产①8~9月,绵羊经过抓膘,膘情达到了满膘,此时  相似文献   
9.
山水构造是园林绿化创作中最主要的元素,同时也是园林进行构景的主要特征。而假山则是园林景观中不可或缺的点缀物。基于此从假山景观的施工背景出发,围绕假山布局以及构造特点,详细分析了在园林绿化过程中假山景观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0.
牛羊乳房炎多是由于外伤,药物刺激乳房,乳头或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乳房不洁,某些化脓性疾病等均可引起乳房炎。笔者从事兽医临床工作近20年,共收治黄牛乳房炎26例,治愈26例。羊乳房炎28例,治愈26例。有2例由于治疗不及时,延误治疗而导致乳房化脓破裂且形成瘘管难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