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园艺   10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调查观测、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将人工授粉作为增产创收、发挥陕南银杏资源优势的重要技术课题,经多年研究实验,获得成效。1997年在西乡县桑元城关镇示范推广,应用于生产。实施授粉雌树20株,比1996年常规生产平均增产4.93倍,每株平均增加收入332.70元,比现有科技资料报道的增长2.43倍。1自然概况西乡县位于陕西南部,汉中市东部。桑元镇处于该县西北,北和洋县石关接壤。试验区为汉江南北低山丘陵区,海拔450m,土壤为黄褐土,黄棕壤。该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1650.7小时,年总辐射量104.73千卡/cm2,年平…  相似文献   
2.
1989年11月2日,笔者在收购竹荪干品时,发现一株奇异的竹荪。全株重3.5克,株长15厘米,从菌柄7.5厘米处分叉长出两个菌柄,裙长8厘米,但网  相似文献   
3.
美味牛肝菌,俗名大脚菇.营养丰富,香浓味美,据报道还具有抗瘤作用,是食用菌中的珍品.由于它属菌根真菌,目前尚不能象栽培腐生菌那样进行大面积人工培植,因此货源十分紧俏,在国内外市场上售价昂贵,供不应求.据杨庆尧记载(1981),陕西是该菌产区之一,但尚无具体分布地点,特别是陕南镇巴县是否产美味牛肝菌?更无人所知.笔者于1990年夏末秋初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云南省副食果品公司等单位的支持协助下,作了初步调查,颇有收获,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竹荪是世界珍贵的菌类资源之一,早有誉以“山珍之花”、“菌中皇后”。该菌除了常见到在南方有野生报道之外,尚见于黑龙江和河北及长江流域等地。笔者和白焕碧、罗树云等同志在陕南历经四年多的觅寻调查,终于在镇巴县境内发现多处竹荪踪迹,采集了一些标本,还征得不少竹荪干品,并对形态特征、生态条件、分布概况进行了观测,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蜗牛对竹荪的为害及防治 金针菇加工中褐变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蜗牛在动物界中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有肺目,大蜗牛科。壳呈低圆锥形,右旋或左旋。头部显著,两对触角,后一对顶端有眼,腹面有扁平宽大的足。笔者在1988年竹荪箱式栽培的观察中,发现它取食为害竹荪子实体,为此进行了观察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一) 危害状况主要咬食竹荪子实体,与蛞蝓咬食竹荪子实体的状况相似,但它咬食后留下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食用菌害虫调查和竹荪栽培试验观察时,发现蠼螋是严重为害竹荪的害虫之一。经查阅资料,仅记载它是为害家蚕及新鲜昆虫标本的害虫,未见有为害竹荪的报道。为此,我们对蠼螋的生物学特性、为害状况进行了观察并作了防治试验,现报告如下:(一)生物学特性:蠼螋俗称铗铗虫,是昆虫纲、革翅目昆虫的通称。体中型或小型,一般扁平狭长。口器  相似文献   
7.
由陕西省、汉中地科委立项下达的竹荪人工栽培试验项目,在镇巴县科委的主持下,历经四年多的调查、试验、研究,终于获得成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调查镇巴县自然竹荪资源时,在仁村乡王成选家购得晒烘竹荪干品400克(采自野生竹园),约300株,随机取样20株,测量整理简报如下。(一)形态特征:子实体高9、22.7厘米,平均  相似文献   
9.
镶巴县地处大巴山西部,有43个乡,总面积4792万米~2范围内均有野生竹荪生长(以短裙竹荪为主),但以海拔540—890米的巴山南坡嘉陵江永系为竹荪集中产区,从5月下旬菌蕾陆续大量发生,6月下旬开始采摘,7—9月是采摘高峰期,至10月中下旬结束.一般竹林都有生长,但以枯歇的老竹林及死竹蔸周围生长最盛.现将笔者从1987年春开始对巴山南坡野生竹荪集中产区的生态环境实地考察的结果简报如下:(一)营养:竹荪是生长在竹林地中,在竹叶腐殖质层厚处最多,可知其主要营养是纤维素、半纤维素、碳水化合物,有机氮、矿物元素和一些微量元素、无机盐.  相似文献   
10.
谷娥Tinca granella,是贮藏谷物的害虫,但是笔者在所保管的竹荪干品中,也发现它为害竹荪干品。为了引起同行的警惕,保障竹荪干品安全贮藏,现报道如下:(一)生物学特性昆虫纲,鳞翅目,谷娥科。成虫体长5~8毫米,前翅校形,灰白色,后翅灰黑色,前后翅均具灰黑色长缘毛。前翅表密被灰色鳞状斑纹。幼虫体长8~11毫米,头部褐色,前胸淡褐色至黄褐色,胴部乳白色,臀板淡黄褐色。年生2~3代。幼虫除为害稻、麦、玉米、豆类种子外,也严重为害竹荪干品。(二)为害症状幼虫隐藏在竹荪干品的菌裙和菌柄联结处蛀食、化蛹。初期不易发现;中期可见联结处已蛀食成锯齿网格状,稍一抖动即有褐色粪粒下落;后期菌裙成束状破碎脱落,菌柄干疮百孔,失去商品价值。若防治不及时,它可在包装塑料袋内结白色丝状的薄茧化蛹,出娥,交尾产卵,继续扩大为害。(三)侵害途径①竹荪破蕾而出时,成虫将卵产在子实体上。②晾晒和烘烤时,成虫趁机飞入产卵。③包装、保管不善,挑选整理不仔细,误将有卵或幼虫已为害的干品混入。④产品加工含水量高,贮藏期恰适合谷娥繁殖生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